第423章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随着长安的第一场雪落下,孝文端皇后的灵柩停进了霸陵,葬于孝文帝寝陵之东。

她的陵墓并不豪奢,延续着孝文帝那朴素的风格,内部的陪葬品同样寥寥,只有少许生前的用品,以及几块玉佩、陶罐罢了,至于稍微贵重些的财物,全部留给了长公主。

这般排场虽不算寒酸,可对于一国太后的葬礼来说,实在过于简朴。

要知道汉代推崇孝道,地方上的豪绅去世,他们的子孙后辈往往都用金银珠宝陪葬,甚至珍贵古玩、锦绣丝织,亦是在墓室中堆积如山。

不过这一孝顺的举动,倒是导致汉墓十墓九空的根本原因。

地方出现起义之后,道德感低下的那些势力往往会选择开掘墓室,抢掠陪葬品,甚至连棺材板都不放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享受哀荣的墓主人,反倒不得安生。

而从未被盗发过霸陵,格外另类。

一来是孝文帝生前名声甚好,百姓感念着他的恩德。

二来乃是霸陵地处山中,位置难寻。

最后则是刘恒的遗诏上明确说过,他不希望滥用民力,故而选择薄葬,墓穴中没有值钱的陪葬品,自然不会有人动什么歪心思。

参加完葬礼后,陈洛心中颇为感慨。

从生到死,这位窦太后用一生“夫唱妇随”,模仿着刘恒。

无论是行事风格、执政理念,或者是选人用人的要求,高度相似。

她的行为看上去略显笨拙,可未尝不是最合适的做法呢?

要知道多少君王继承了大好江山,却想着一占自己的心中的“抱负”,开始胡乱操作,结果把蒸蒸日上的王朝拦腰截断,整得民怨沸腾,亡了天下。

而窦太后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又有着“圣君”模版一般的枕边人,那么需要她接手这个帝国的时候,与其按她的思路去进行变革,还不如老老实实地遵循旧例。

刘恒选择无为而治,窦太后同样延续黄老治国。

刘恒选择任用文官为相,窦太后同样是将卫绾提拔上来。

刘恒屡次征辟阳夏文贞侯,窦太后同样信任阳夏陈氏的子弟。

一板一眼的临摹,或许显得有些呆滞,外加时代变化的原因,某些政策不再适合于她执政时的大汉。

但她交到刘彻手中的,乃是一个强盛的大汉。

……

“陛下,生老病死,乃是天理循环,窦太后薨逝,实在举国悲痛之事,但您还是得保重龙体啊。”赵绾站在刘彻身侧,言语间带着关切之意。

为亲人离世而悲伤,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父亲离世的那小半年里,赵绾在读书的时候,往往见着讨论孝道的言论,都会觉得心脏骤然一抽。

树欲静而风不止。

夜深独处,在床上辗转反侧时,脑海中窜出的某些画面,更宛如埋在指尖皮下的细刺,平日里不觉有异,但用力按下,却能引起阵阵隐痛。

可对普通人来说,这些再正常不过的哀伤,却是皇帝应该克制住的情绪。

身为天子,要对整个天下的万千黎民负责。

孝惠帝经历丧母、丧兄、丧妻、丧子后,悲恸而亡,换成寻常人家,大家都能表示理解。

只是他的身份特殊,那么史官在记录的时候,哪怕内心抱着同情,但必须如实记录下不良的影响。

那就是刘盈尚未立储,而且子嗣年幼,导致大汉中央在短时间内陷入了权力中空,如果后续继承者不是刘恒这样优秀的皇帝,那么大汉上升的国力,恐怕要戛然而止。

因此赵绾现在不仅是在安慰刘彻,更是抱有几分规劝的心思。

陛下,太后走了,您可以悲伤,但千万不要悲伤过头啊。

站在亭内的刘彻,静静看着空中洋洋洒洒飘落的白雪,接着迎着寒风,伸手扫去栏杆上积下的一层薄冰。

“赵大夫莫要多虑,朕知道要以国事为重,现在太后薨逝,朕更应该继承太后和先帝的遗志,让大汉的国力更加强盛,让四方夷狄皆来臣服。”说这话时,他的神色没有多少波动。

不过这些内容并非套话。

刘彻从来不愿意隐藏自己内心的志向,只是他以前不说,一来是与窦太后的政见相悖,二来则是他更希望把这些落到实处,而不是在事前自夸。

因此他的诸多想法,只和少数人透露过一二。

“陛下能这么想,那臣就放心了。”赵绾松了口气,只要陛下仍有励精图治的心思就好。

毕竟亲人离世,从而改变整个人心态的事情,并不少见。

若是陛下看着生老病死,心生恐惧,开始追求长生,求仙问药,那就糟了。

当一个人将心灵寄托于虚妄,那么就会忽视现实的存在。

追求长生的统治者,往往会做出荒诞的行为,颁布让人难以理解的政策,对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害。

当然,老刘家从高祖笑着驱赶走太医后,向来是坦然直面生死。

孝惠帝因至亲离世而悲伤,但并未去寻访方士以求慰藉,或者找寻复活他们的方式。

孝文帝坦然地交代自己离世后的安排,明说不要厚葬,希望贾谊好好辅佐刘启。

孝景帝同样如此,交代国事完之后,见了见家人,平静安详地离开。

沉吟片刻的刘彻,缓缓道:“赵绾,你觉得以你的才干,担任丞相如何?”

这一开口,就是把赵绾给惊到了。

啊?

我?担任丞相?

每一个字,自己都可以听懂,但它们结合在一起,却是让赵绾觉得咋就这么迷糊。

愣了数息时间,他才答道:“禀陛下,臣身无侯位,且才疏学浅,担任御史大夫,已经是极限了,何况臣身无爵位,如果出任丞相,恐怕不能服众。”

大汉从建国以来,暗中延续着一条潜规则,即非列侯不能担任丞相。

从第一任丞相萧何,再到当今丞相卫绾,无一例外。

何况自己担任御史大夫这些年里,没有做出什么过于耀眼的功绩,破例出任丞相,确实过于突兀。

“非侯不能任相,是大汉律法里写着的规矩吗?”刘彻淡淡反问。

“这……”赵绾张了张嘴,这条规则确实没用明文写出来,可这么多年一直都按照它来办的啊。

“哪怕有这样规矩,可规矩是死的,朕莫非还不能改改?”刘彻揉了揉下巴,接着又反问道。

赵绾想挠挠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选择沉默以对。面对目前的情况,他内心思绪繁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