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则是城西有河。

要知道城西有河的话,若河流的地势较高,可以试着引水淹城。到时候水势上涨,外加城墙低矮,那么城内守军的处境就会相当尴尬。

进攻关隘的难度便是大大降低。

其三则是进攻前应当在河对岸扎营。

这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遭受敌军偷袭。

毕竟军队渡河的时候就是最脆弱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防御手段,何况渡河的动静不小,基本掩饰不住,哪怕是在夜里偷渡,巡视的守军都能发现。

不得不说,韩氏子弟还是有两把刷子。

换成普通人来应对这样的局面,大概率会手足无措。

他们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来思路,中规中矩,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错误。

如果在战场上用出,同样不会属于败笔,至少不会导致军队走向惨败。

而听完问题的陈洛,倒是陷入了沉默。

大意了,这道题目并非以前听过的那些老题。

也是,以韩信的能力,想要设计出全新的场景,再在此基础上设问,不是难事。

不过这道题目确实有点意思。

强调己方的三万军队皆是步卒,到底是为了在机动性方面进行限制。

还是被项羽的冲阵言论给整怕了?

轻揉下巴,陈洛先把乱七八糟的想法先放到一边,继续思考。

韩信的题干里有陷阱。

这道题目是标准意义上的“韩式军事题”,存在迷惑项。

单看两军粮食储备上的差异,或许会让不少人想着从存量差上入手。

但陈洛了解韩信的出题风格,若是想着从这方面解题,便大错特错。

题目明确给出了两方存粮的差距,但属于上帝视角,真在战场上领兵打仗,能得知城内守军的大致人数就算不错了,想要清晰了解城中的粮食储备,属于无稽之谈。

除非你在城中提前安排好了细作,而且这名细作还得拥有一定地位,可以接触到粮食储备的相关内容,但在大军兵临城下,细作想要传递情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何况韩信并未给出敌军中有己方细作的条件,那么就不能在题目的基础上随意添加条件。

不然自己说开着强袭高达,直接把城墙轰开,岂不是无敌的。

这个“上帝视角”的坑,当初可是把曹参、周勃等人都坑进去过,这些人栽了两三回,后来学乖了,首先便开始考虑韩信的问题中哪些条件属于盲区,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至于城墙低矮、城西有河之类的条件,算是干扰项,可以将它们利用起来,但绝非使用它们即能赢得整场战役的胜利。

韩信的问题往往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上扎实的军阵基础,才可以得出最终的答案。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

陈洛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说道:“韩大将军,以我的思路,需是诱敌主力出城,而趁机袭城破之,夺取关隘。”

屋内其他人纷纷愣住。

这和他们的想法差了十万八千里。

靠着围城消耗守军粮草,难道不是明摆着的最优解吗?

韩信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只是问道:“如何诱敌出城?”

“背水结阵,敌军若见,必然来攻。”陈洛流畅地应答。

韩信闻言倒是一愣,接着笑说:“你这是化用我当年井陉关与匈奴那战的思路啊,不过没错,背水结阵,敌将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必以主力出城而攻,而且他们知道自己余粮不多,必然想着一举击溃,嗯,留守之军不会太多。

这个时候你再派军绕行攻城,对方主力又在正面无法迅速击溃你背水结阵之军,便是陷入缠斗,无法回撤。

待到城破,那么敌军必然士气一落千丈,然后被轻松拿下。

你这个答案,我很满意,到时候我给你的兵书,会专门用心写一份。”

说完这些,韩信亦是有几分恍然。

自己很久没动笔写过兵书了,纵使近些年里,他一直保持着以前的习惯,会去翻阅各地的地图,与史书、战报上的记载进行对比,在脑海里模拟相应的场景……

可他却懒得提笔,将心中的感悟落于纸上。

或许是因为当年有人催着想看稿件,自己方才维持着动力吧。

现在那个人不在了,但他的后辈似乎有同样的兴趣,可以读懂自己的兵书。

那就写给他看吧。

“多谢韩大将军夸奖,多谢韩大将军赠书。”陈洛起身行礼。

屋内的其他人,完全听傻。

自己连思路都没跟上,结果发现问答居然已经结束,看起来韩信对答案分外满意。

莫非这就是强者?

至于听到韩信后半段的内容,众人望的羡慕之色更浓。

按照韩信原本的说法,是与陈洛进行书信往来,但现在则加码到专门给对方写一版兵书。

这样的待遇代表着什么,那些阳夏陈氏子弟可能只觉得特殊,但淮阴韩氏的子弟,简直下巴都要惊得掉下来。

之前阳夏文贞侯去世,家主焚烧手稿,以表纪念,而后再未动笔写过兵书。

别说单独写书的待遇没人享受过,就是写书都没写过啊。

不过待到内心震撼劲过去,他们恢复理智之后,倒是想清楚了。

韩信之所以愿意专门再写一版兵书,确实是欣赏陈洛的表现,外加对方阳夏陈氏子弟的身份,双重因素叠加,方才有现在的效果。

两个原因,缺一不可。

“难道不能围城作战吗?”仍在纠结问题的韩纬,弱弱问上一句。

韩信听见这话,用宠溺且无奈的眼神望着自己这个曾孙,仿佛在说“没事了,自个玩儿去吧”。

片刻后,他悠悠叹了口气,像在感慨,又像在回答问题般道:“所幸大汉太平无战事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