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寿宴结束,回京述职

又过半个时辰。

略感疲乏的韩信扭过头去,望向曾孙,“阿纬,我先回房休息了。”

“唯。”韩纬连忙点头,“我搀着您老回去。”

“不用,我未老矣。”韩信摆了摆手,接着望向陈洛,又是一阵恍惚。

刚才交谈之时,对方举手投足间自信的气质,像极了当初的江宁。

若不是存在着某个明显的区别,他恐怕会以为是江宁重生了。

嗐,自己大概是想多了。

以江宁的水准,大概率无法答上我刚刚提出来的那道问题。

其实韩信和陈洛之间存在信息差。

毕竟在他看来,面前这位陈伯玉乃是第一次解答自己的问题,便轻轻松松地避开了设问中的那些陷阱,表现得甚至比汉初的那批名将都好,哪怕刚刚只属于纸上谈兵,亦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人对战争的理解。

这是韩信的视角。

而在陈洛看来,自己以前没有做过“原题”,但经历了无数轮“真题模拟”,对于韩信设问中的大部分陷阱已然明了,哪怕没有演化出解题的公式模板,但基本的套路却是摸得清清楚楚。

于是两方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在潜意识里,韩信便将这位“陈伯玉”的军事能力往上划了近半档,单理论上看,乃有名将之姿。

当然,战争并非将理论学得透彻,便能够战无不胜。

很多战例是不能用军事理论进行解释。

比如八百人追着十万大军打。

比如四十万大军围城,陨石天降。

比如推进至敌国腹地,君主下令撤退。

再比如……

初出茅庐的韩信当年同样认为战争就是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击溃敌人的军队,杀死敌人的主将,夺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直到后来,江宁告诉自己,有种东西叫做“政治”。

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政治手段轻松夺取。

就像熊心愚蠢的分封手段,加上后续的迷之操作,让楚国灭亡得比兴起更加突然。

“年轻人,多学学你的曾叔祖父,兵事,没有那么简单啊。”在离开之前,韩信想了想,缓缓开口道。

有些事情自己不好明说,到时候重新撰写《淮阴兵法》的时候,在上面专门单独开个篇目,去点醒一下即可。

“我会好好效仿……嗯,曾叔祖父的。”陈洛有些拗口地答道。

韩信笑了笑,“你学到七成,再去军中切身实地得待上三五年,那在史书上留下名将的称呼,不会有什么问题。”

闻言,陈洛再度诚恳点头。

别说学七成,我曾经可谓是学到了十成十,在模仿陈洛比赛中足以拿到冠军,也没瞧见哪个史官夸我是当世名将啊。

待到韩信离开屋内,屋内其他人皆是围上来。

“一路和伯玉相处,并未发现伯玉有如此军略,我这实属有眼无珠啊。”一名阳夏陈氏子弟如此感慨道。

陈旭同样附和一句,“平日与伯玉交谈,叹服于博闻广见,见伯玉赈灾处事,叹服于条理清晰。

没想到如此种种,皆只是伯玉的一小部分罢了。

我原以为世上没有全才,现在看来是我不理解天才啊。”

送韩信出会客厅走了一小段路,然后被赶回来的韩纬亦是挤过来道:“伯玉兄,刚才我跟曾祖说了我的想法,结果曾祖就喊我走……所以我错哪了?”

“伯玉兄……”

听着耳朵旁边这群年轻人叽叽喳喳,充满活力,陈洛觉得自己受到感染,至少年轻了……六七十岁。

他嘴角微微上扬,淡淡笑道:“淮阴侯这是出于对后辈的关心,愿意提点一二,我可远远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夸张。何况东升说我是全才,那我就更当不起这个名头了。

就连阳夏文贞侯都算不上全才,那我又怎么好意思称自己为全才呢?

对了,文卿刚才与淮阴侯是怎么说的,我来与伱分析一二。”

陈洛这番话不卑不亢,谦逊有礼,瞬间又赢得了屋内陈氏子弟和韩氏子弟年轻一辈的不少好感。

原本因为陈洛受到阳夏侯何太康侯同时看重,略有不忿的那些陈氏子弟,此时亦是心服口服。

而韩纬将自己解答问题的军略说出,陈洛便一条条地进行分析,告诉对方存在什么毛病,有理有据。

要知道韩纬的思路属于最普遍的思路,屋内大部分人的想法基本上都限制在同样的框架里,只是他们没有公开表达出内心的想法。

直到听完陈洛的解释,他们老脸一红。

原来自己的构思简直狗屎。

存在的问题比蜂窝上的孔洞更多。

若是真在淮阴侯面前说出来……罢了,淮阴侯大概是没有精力来骂自己这么一个废物。

而韩纬死死抿着嘴,总算明白自己提问的时候,为何曾祖脸上挂着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以及之前那句“所幸大汉太平无战事”是什么意思,

如果天下纷乱,那么自己掌兵只怕会是一场灾难,白白送断性命。

所幸大汉太平啊。

韩纬眼中带着几分萧瑟,叹了口气道:“多谢伯玉兄指点,我现在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以后不会怀着指挥大军的白日梦了。

要是将来朝廷决定与匈奴作战,我现在多打熬几分力气,到时候去当个冲锋陷阵的百夫长吧。”

一位少年的将军梦惨遭击碎。

不过现在认清自己,比起未来在沙场上明白自己能力有限,显然幸运得多。

毕竟某位大明战神走到了土木堡,都没意识到自己前面的操作全是瞎搞。

“文卿倒不必灰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就像阳夏文贞侯与酂文侯比内政,与淮阴侯比军略,与楚武烈王比勇武,他是比不过的。”陈洛劝慰一番。

“嗯,好像有些道理。”韩纬歪了歪头,“若是阳夏文贞侯与酂文侯比军略,与淮阴侯比勇武,与楚武烈王比内政,那就全是长处了。咿,我悟了,多谢伯玉兄开解。”陈洛一愣。

你这是悟出来了个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