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挨骂,也不是谁都能挨的。当年挨骂的可是汝阴侯、舞阳侯那些人,自己一样挨大将军的骂,简直与有荣焉!

“淮阴侯这话倒有失偏颇。”陈洛笑了笑说,“成纪侯的战术与武烈王相仿,但相差的可不只有敏锐。现在偶尔南犯的匈奴人,面对大汉守军数量上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故而成纪侯会选择直接冲杀,但他指挥军队做不到如臂使指的程度,所以哪怕杀穿敌阵,损失同样不小,如果匈奴人的数量是他的三倍、五倍,那成纪侯恐怕就对付不来了。”

自己说的这些话并非无厘头,而是有严格的数据支撑。

他重归长安的那半年里,在御史部自然是有机会查阅往年边关的战报,其中发挥得最为亮眼的,自然是李广的相关内容。

在小规模的战争中,李广简直如同天神下凡,三千人对五千人,可以将对方几乎全部歼灭。

不过这类璀璨的功绩,往往将背后存在的问题掩盖。

他在遭遇战中取得重大成果,麾下的军队却常常是损失过半。

换成其他人的话,指不定军队早就崩溃了,但李广极度体恤士卒,所以士兵在作战的时候愿意效死。

以命换命的打法在大汉本土作战的时候行得通,毕竟一次战争进行过程中,士卒在作战的时候愿意卖命,其实没有那么容易受到伤亡率的影响,毕竟没谁可以实时监控到伤亡率,只顾着一味与敌人拼杀就行。

可换到草原上,大规模的伤亡出现,在整军的时候便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那个时候士气自然会一落千丈,如果匈奴接着再来几波袭扰,大军便将会分崩离析。

韩信先是一愣,接着爽朗笑道:“拿其与武烈王相比,确实不太够格。不过伯玉你的点评倒是有趣,莫非之前从过军,上过战场?”

刚才那番看法可不是纸上谈兵,如果光是讲些兵法啊、战术啊这类话语,绝对得不到自己的认可。

陈洛的分析是简洁明了地指出了成纪侯存在的缺点,而它们真实存在。

虽然面前的年轻人能够指出成纪侯的缺点,不代表他就会比成纪侯更强,但至少这份眼力见非同凡响,不是外行话语。

“晚辈并未亲临军阵过,但仔细读过几个种类的《淮阴兵法》,从中获益良多。”陈洛应答。

“哦?”韩信饶有兴趣地打量陈洛一番,“只是这般?”

“只是这般。”陈洛点头,想了想,“我在长安担任议郎之时,还见过成纪侯的战报,我刚才的感悟便是从中衍生而来。”

如果查陈洛现在的履历,自己要是说参过军的话,才叫撒谎,而且极易露馅。

只需有心人稍作调查,就知道他之前是商贾身份,入朝为官,一直担任议郎,和军队完全扯不上关系。

“那你确实有几分天赋,若我再年轻四十岁,指不定会喊你跟在我身边,指点一番,但现在我老了,没有精力再指点了,只能赠与你几卷兵书,让你自行学习领悟了。”韩信有些遗憾。

如果陈洛有过行伍经验,能有如此见解,不足为奇。

但仅仅凭借着阅读兵书,就可以在军事上有如此见解,称一句天赋异禀,完全没有问题。

见到良才,却没有精力去教导,何尝不是一种遗憾呢。

“确实遗憾,不过晚辈自行钻研,日后若想更更进一步,前去军中历练,以实战锻炼更为重要。”陈洛倒是松了一口气。

韩信真要是以老师的身份来与自己相处,他完全想不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场面。

就像平日与兄弟打闹,互为“义父”,实属寻常,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义父变成真的了,那是万万忍不了的。

何况自己多个韩信徒弟的名分,虽说可以得到不小助力,但陈洛清楚自己的水平要到韩信的出师标准,没有个七八上十年是不可能的。

到那个时候,汉匈战争早打得如火如荼了,自己初出茅庐,难道会有谁因为自己背负着响亮的名头,就敢将十数万大军交到自己的手里嘛?

但凡想想,就知道绝对不可能。

而有这个时间,陈洛在长安运作,助力卫青,培养小霍去病,岂不是更能深度参与汉匈战争?

韩信微笑颔首,一副深觉孺子可教的模样。

想了想,他又接着道:“我寄过去的兵书里面,以及伯玉你从军后日常行兵时,若有不懂之处,大可写信前来讨教问询老夫。”

话音刚落,便惹来周围一阵急促的呼吸。

众人望向陈洛的目光中,不由得多出来了发自内心的艳羡。

要知道韩氏的很多后辈子弟,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一次韩信,就算远远望见,亦只能恭敬上前问好,真要让韩信指点些什么,基本没有可能。

如果提出了什么白痴问题,甚至会惹得韩信不快。

因此陈洛这样可以与韩信进行直接的交流,稀有度如何,不言而喻。

至于韩信的指点具有何等含金量,更是不用旁人多说。

只要韩信活着,当今大汉谁人用兵第一,就引不起任何争议。

“多谢淮阴侯。”陈洛点头应下。

按照韩信的说法,自己可以写信请教兵略上的疑难。

能得到兵权谋代表人物的指点,裨益良多。

不过陈洛明白,他与韩信的战法并非百分百契合,自己在战场上从来没有尝试过指挥超过十万人的军队,比起自己,卫青显然更适合继承韩信的衣钵。

只是卫青的身份尴尬,韩信又言明没有精力收徒。

显然难以促成一段佳话。

可韩信提出用“书信请教”,倒是让陈洛产生了另辟蹊径的想法。

他回到长安之后,可以将韩信的兵法借阅给卫青,待到卫青阅览过后,产生了什么疑惑,再总结起来,送至淮阴。

自己在中间牵线搭桥,让韩信卫青这两位绝世名将,拥有沟通的渠道。

这大概也算是一种薪火相传吧。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