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第385章 韩信赠书
第385章 韩信赠书
“真热闹啊。”韩信尚未走近会客厅前,便听见屋内的交谈热火朝天,哪怕自己的耳朵不咋好了,都足以听出其间气氛活跃。
他不禁有些感慨。
曾几何时。
自己亦可以这般,同友人畅快交流,而非一进到屋内,场面便瞬间安静下来,接着那些后辈就开始恭恭敬敬地上来行礼问好,至于那些官员腆着个脸来嘘寒问暖,更是让自己心生厌烦。
叹了口气,韩信继续朝会客厅走去,被那儿站着的侍从瞧见,对方当即朝内喊道:“淮阴侯至。”
果不其然,和他预料的一样,屋内瞬间安静。
而韩纬快步从屋里走出,迎了上来,走到韩信身侧,想要搀扶老人。
“我没老到走路需要人扶着的地步。”韩信挣脱开来,语气倔强。
韩纬放开自己伸出用于搀扶的双手,无奈称唯。
自己曾祖年纪大了之后,随着曾祖母逝去,家里还真没人能劝得住他的脾气。
不过按照自己大父的说法,当年能劝住曾祖的人也没有几个,在阳夏文贞侯薨逝后,这世上估计连一个都不剩了。
低头如此想着,韩纬刚一抬眼,便发现曾祖骤然停在了会客厅门口,赶忙同样刹住脚步,避免直接撞上老人。
韩信默默停在会客厅门口,阳光从他的背后照入,投在陈洛的脸上。
一时间,他看晃了神。
仿佛世界彻底安静下去,唯余孱弱的心跳声,就连呼吸都忘了,停滞在那。
“见过淮阴侯。”见到韩信到来,屋内众人纷纷站起行礼。
而韩信眼中的“陈洛”,同样如此。
这才让他的神游的思绪回归,眯眼望去,发现会客厅内的“陈洛”并未与记忆完全吻合,只不过刚才的阳光打下来,导致自己没分明白。
“不必多礼。”韩信冲屋内众人点头,算是还礼。
走到上首位置,他坐下之后,心情仍旧有些没有平静下来。
刚才那么一瞬间,自己有种回到长安的感觉,在某个寻常的下午,自己在书房内写着兵法,接着仆从过来敲门,告诉自己“阳夏侯来访”,赶到会客厅的时候,便见着江宁在里面等候着了,一旁则是自己妻子与刘乐在附耳谈论着些闺房私话。
可惜当时只道是寻常。
三十年前,妻子离世,五年后,江宁又战死。
甚至连项羽那家伙没过两年也走了。
自己看着儿孙辈的成长,固然欣慰,可就像亲情代替不了友情,向儿孙辈传授人生经验,言说曾经的功绩,终究代替不了与友人饮酒吹牛。
毕竟儿孙在自己讲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只会在一旁点头附和,投来崇敬的目光,但陈洛那家伙,就会“鄙夷”地指出“错误”——你当时不是三万胜十万,是三万五胜十万,少给自己脸上贴金,罚酒一杯,对了,这个案例记得写到兵书里去。
当然,自己同样会笑骂回去。
脱离回忆,重新面对现实的韩信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用慈爱的目光扫过全场,他发现除了那位被自己误认为“陈洛”的年轻人外,其他几人都是熟面孔。
于是他缓缓开口问道:“东升,坐你右手边那位该作何称呼啊?”
“禀淮阴侯,晚辈姓陈名珣,字伯玉,乃是阳夏文贞侯兄长一脉,去岁方才认祖归宗,今闻您老寿宴,便前来贺寿。”陈洛起身自我介绍。
韩信打量陈洛一番,接着笑说:“原来如此,你回归阳夏陈氏的事我是晓得的,今儿见了真人,确实与江宁当年很像,让伱认祖归宗,想必是不会有错的。”
说完这些,他揉了揉下巴,在心里暗暗嘀咕一句:江宁啊江宁,你兄长后辈长得和你如此相似,让我都差点认错,别是你以前在代地犯下的错误吧?
不过他转念一想。
要是江宁当年在代地有犯过错误,倒不至于连自己都瞒着,而且以小屈的侦查手段,没可能发现不了端详。
而自己连这方面的传言都没听过,估计是想多了。
顿了顿,韩信接着勉励陈洛几句,接着再与众人各聊几句,等到他们放松下来,屋内重新恢复热闹,他便有一搭没一搭地插话进去闲聊。
而坐在下首右侧的韩纬,则用心观察着曾祖的神色,打算发现曾祖有倦意,便带老人回房休息。
不过近一刻钟过去,他看着曾祖依旧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便没有出言打扰。
“要我说北边草原上的那些匈奴人,始终是我大汉的威胁,可惜先帝平定七国之叛后,便无意再开启大战,结果反倒助长了匈奴人嚣张的气焰。”陈旭有些感慨。
通过陈洛从中引导,他们所聊的话题渐渐偏移到了军事方面,那么大汉当今最大的威胁匈奴,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讨论之中。
韩纬偏过头来说:“匈奴人,呵呵,他们听到曾祖的名头,甚至都还会感到畏惧,高祖年间匈奴人大举南下,还差点被曾祖全部包在口袋里,一举歼灭。
要我说,现在的大汉想要打败匈奴,虽然不至于说简单得像我们翻过自己的手掌,那也和将一块石头丢出五六丈远的难度差不多。
我听说成纪侯在边关数次击败了匈奴人的来犯,若是让他领军,恐怕……”
“恐怕不妥。”韩信轻轻摇头,开口接过曾孙的话头。
“呃……”韩纬一愣,但脸上并没有出现被反驳的尴尬。
在军事上的见地,就是把一百个自己捆在一起,恐怕都比不过曾祖。
“成纪侯战术类武烈王,却差了些敏锐,守土无碍,却不适合出塞征讨匈奴。”韩信直截了当地说道,没有遮遮掩掩。
一来这间屋内只有韩氏子弟和陈氏子弟,都属于自己人,不会将他说的内容歪曲传出。
何况他刚才的话也算不上贬低。
二来则是韩信的地位摆在这里,以他的身份去点评当今大汉任意一名将领,哪怕说得再难听,对方都得恭恭敬敬地接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