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你连这个都考虑到了?就连长期与墨家进行交流,明白他们需求的自己,都才刚思考出了一个模糊的雏形啊。

而你身边和墨家相关联的人物,只有李序一个人吧?

顿时,陈谦沉默了。

不论对方是怎么思考到这个问题的,这个切入角度都无比正确。

他不由得把对陈洛的评价,再往上提了个档次。

“没问题的,家族促成这件事情也有利于墨家的发展,阿父和叔父他们会同意你这个想法的。”陈谦自然不会反对这般正确的思路。

顿了顿,陈洛轻揉眉心说:“说到底,灾害来临的时候,无论处理赈灾的方案多么完善,但最终的伤害都已经造成了。

现在大汉是三年耕,方有一年之蓄。

而往往不可能连续五六年皆是丰年,于是遇到荒年、灾害以及贪官污吏,百姓存储下来的积蓄就为之一空。

这才是我为之感到悲哀的事情。”

“说到这个,庐江太守那些人,家族出面会解决。”陈谦接话。

庐江太守乃是两千石的官员,虽然不是“中两千石”,但在大汉也是身份最顶尖的一批人了,陈谦没有正式继承阳夏侯这一爵位,故而在庐江只能以势压人,先把事情进行推进下去,先把赈灾给完成了再说。

待到自己回了阳夏,以陈氏的手段,有十数种方式可以让他下台。

笑了笑,陈洛摆手,轻描淡写道:“之前在庐江地界人生地不熟的,需要家族帮忙解决赈灾问题,,但回到长安之后,我弹劾庐江太守就不是什么难事,倒不再需要家族出面了。”

在政治上,用力过猛往往会容易弄巧成拙。

对付庐江太守,最适合的解决方式乃是御史出面,上书弹劾,到时候陈洛自己就可以和赵绾商量。

何况赈灾结束,自己回京述职的时候,定要亲自面见刘彻,到时候只用原原本本地将庐江太守的行为说出来,他最后能不能平稳落地,都不好说。

“行,庐江的事情确实算不上什么大事。”陈谦揉了揉下巴,陷入思索。

见到陈洛如今的品行和能力,自己回到阳夏之后,肯定要跟阿父好好说道一番。

他知道阿父这些年来,就是想等陈氏后辈出现俊彦,带领家族再度辉煌。

可自己没有那个能力,而且他的几个儿子里,同样没有能够达到阿父的标准。

横空出世的陈洛,则让陈谦燃起了希望。

单从赈灾过程中的表现来看,陈洛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外加年轻,更是他的资本。

想到这,陈谦稍稍扬起头来,望向陈洛的目光带着几分复杂。

如果自己对阿父的劝说起到效果,家族愿意压下重注,把陈氏未来维持昌盛的可能放在陈洛身上。

那么自己面前这个年轻人要扛起的担子可不轻啊。

抿了抿嘴,陈谦缓声问道:“伯玉,你此后回长安,可有作何打算?”

“或上书以求革新。”陈洛沉吟道。

自己见到庐江郡众官吏的离谱表现之后,便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当今的政策是否出现了问题?

但他仔细想来,大汉立国至今不过七十余载,前面的几位天子,无论高祖、孝惠帝、孝文帝还是孝景帝,都属于超过水准线的皇帝,制定的政策都是休养生息的善政。

故而大汉的政策并不存在严重的毛病,至少没有致命的结症。

只是话又说回来,善政亦需要好的执行者。

比如陈洛便是想到历史上的熙宁变法。

新政中的《青苗法》规定百姓可以向官府借种,本意是减轻农民负担,缓解耕种的压力。

只是想要表现自己,谋求上升道路的官吏,则是用强迫的手段,让治下的百姓来借用官府的种子去耕种,惹得民怨滔天,最终变法失败,王安石下台。

回归现实,大汉现在的政策没有问题,但基层的官吏出了问题,那同样需要重视。

如果放任官吏腐败下去,根子坏了,终究会影响到整个天下。

因此自己想试试革新,在烂疮尚未彻底流脓感染之前,将它给治好。

“革新……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陈谦深吸了一口气,他原以为陈洛会说出争取进步,担任丞相这类回答,没想到自己还是想的层次太低了。

想了想,他继续说:“如果你真打算革新秩序的话,我会尽可能为你争取到家族的全部支持。

到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写信来阳夏就好。”

现在没有阿父的首肯,自己大不了包票。

只能尽力承诺。

点了点头,陈洛郑重应下道:“好,我知道了。”

他明白接下来自己将拥有阳夏陈氏的全力支持,底气将更加充足。

至于如何争取到阳夏陈氏的支持嘛。

现在陈氏做主的不就是自己那两个儿子。

从他俩开裆裤都不穿的时候,自己就认识了,什么秉性,那是了解得一清二楚。

拿捏住他们的心理,争取到支持,不算什么难事。

“嗯……那我来和你说说祭祖的流程和规矩。”陈谦换了话题。

闻言,原本神游的陈洛不由得挺直了背。

家中后辈怎么祭祀他的,自己还真没好好了解过。

现在可得好好听听看。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