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第370章 以工代赈的落实
第370章 以工代赈的落实
在细雨中处驻足,陈洛面色沉静。
作为救灾方案,“以工代赈”会因为时代不同,存在一定的局限,并不能像后世那样,完美地落到实处,但说到底,它的适用范围并不狭窄。
站在城门附近道路的泥泞中,他开始与彭太守探讨起来,该如何将其具体实施。
提出建议只需要动动嘴皮子,但要将它落到实处,就需要耗费无数精力,甚至流血流汗。
当然,这并不是说开创性的设想不重要,而是没有后续的执行,那些设想终究会是空中楼阁,水中泡沫,变成不了真实有效的方案。
此时,彭太守轻捻胡须,有些感慨,“以工代赈真是绝妙的主意啊,放到灾年,可以让我们官府减轻太多压力,又能给百姓一口活命的粮食。”
顿了顿,他接着问道:“就是不知道陈公打算怎么安排那些人的酬劳?”
这个问题很关键。
要知道以工代赈效果虽好,可它比普通赈灾更加麻烦。
主要是它不能受官方随心所欲地安排调控。
如果是普通赈灾,官方发放物资,灾民接收物资,两方地位并不平等。
物资给多给少,全凭官方安排,只有领取的资格的灾民们,鲜少会产生提出不同意见的想法,毕竟每次领取物资时那长长的队伍,就足够消磨掉他们大半的精力。
但采用以工代赈的救济手段,灾民付出了劳动的过程,自然而然会拥有参与意识。
这一方面会让他们增强获得感,另一方面则会开始关心自己获得的物资多寡,并且和其他灾民开始比较。
故而分配问题,并非简简单单的小问题。
陈洛揉了揉下巴,没有立刻回答。
如果将酬劳定得太低的话,无疑会伤害到灾民劳作的积极性。
要知道他们挨饿受冻,身体本来就较为虚弱,参与劳动后换来的报酬无法抵过劳动消耗的话,那他们哪怕明面上不会抗议,但暗地里在做事的时候,绝对会疯狂摸鱼摆烂。
如此一来,原本的工期延误不说,还在灾民那儿还落不得好名声。
若是将酬劳定得太高,那粮食的储备就成问题。
关中调运过来的粮食虽说不少,但需要南郡、江夏郡等地平分,不是说可以毫不节省地就往下发放。
何况他们在短时间内制定出来的计划绝对不会尽善尽美,免不了出现发国难财,薅羊毛的小吏。
哪怕事后可以追究,但途中大量流失粮食,带来的损失难以挽回。
思索良久,陈洛最终开口道:“我想设立‘工时’,以安排相对应的任务,大概任务量需要费两到三个时辰,而一个工时换取物资的标准是三两粟米,府君觉得如何?”
按照自己的设想,大部分男子每天可以完成两个工时的任务,即换来六两粟米,比单纯赈灾领取的食物数量要高不少。
至于大部分女子和老者,估计一日内可以完成一个工时就算不错了。
当然,他们饭量也少。
一个工时换取的食物可以确保他们不会饥肠辘辘。
而且一个家庭内部,还可以进行男女分工,男子完成两个工时的任务,白天基本就没有了空闲时间,他的妻子在完成一个工时的任务后,完全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去山上挖笋来改善伙食。
纵使灾民数量众多,但雨后春笋可不是开玩笑的。
笋子生长的速度甚至肉眼可见。
前脚将一颗笋子挖掉,没过两个时辰,原地可能又窜出了一颗新笋,指不定长的更高。
闻言,彭太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陈公说的这个‘工时’很有意思啊,至于酬劳方面,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接下来分成几步走,将事情按部就班地推行下去,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毛病。
现在计划完全行得通,只等实际过程中再慢慢发现问题,进行改善了。
刻不容缓,要不现在就开始派人去执行这道命令,开始聚集灾民,宣布以工代赈的决定?”
能在这个时代成为两千石的官员的人,就没有能力平庸之辈。
确认了计划的可行性后,他马上就打算推动下去。
“我觉得可以,早些将食物分发下去,就能多给城外这些灾民更多的帮助。”陈洛应声说完,侧过头道,“李序,你跟着府君的人先回城内,按照我刚才的计划去推动实施。”
这次南下救灾,自己没有带什么随从,其中最信任的是李序和张安。
但张安的身份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当自己的代理,于是他便让李序来接下这个任务。
“没问题。”李序目光郑重道。
跟在陈洛身边有了半载,他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之前上殿面圣时紧张,自己需要经过安慰,方才能压制住内心的紧张不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