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携胶西国相文书,历经险阻,终于送至长安,请您将它公之于众。”在这尴尬的氛围中,陈洛忽地站起。

即使朝堂内的群臣无人认识他,但实际上起到了岔开话题的效果,算是替刘彻解围。

而且照目前的局面来看,想用夷安县的事情将刘端摁死,完全没有了可能。

那么胶西国相的文书就可以成为另外的火药桶,再度引爆整个局面。

仅怔了一瞬,刘端马上反应过来。

顿了顿,他肃然说道:“说的不错,胶西国相的使团历经艰险,方才抵达长安,将这么一封满含血泪的文书,送到了朕的手中。朕希望诸位一并来听听。”

接过陈洛的话头,默契地将话题完美岔开,不再去讨论卫丞相刚才言说的内容,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对方继续利用优势穷追猛打。

而刘彻在拿过案牍上的那封文书,正式将其展开前,瞥了底下起身直言的那名年轻人一眼。

似乎是叫陈珣来着?

果真是一块璞玉啊,表现甚是机敏。

留下这般初步印象,刘彻照着那封文书,缓声念了起来。

“……宫中常死宦者,血肉模糊……国中常传,前国相饮鸠而亡……知王上所行,臣甚恐慌,日夜惶恐,常掩面而泣,望陛下明鉴此事。”

“这封文书,是胶西国相三个月前送来的,至于为何前两日才由赵大夫转交到朕的手里,是因为使团在途中遭遇了数次匪盗截杀,嗯,诸位怎么看?”

刘彻目光冷冷地扫视全场。

殿内一片死寂。

群臣无言。

这是要出大事的节奏啊。

胶西王行事颇为荒唐,他们亦有所耳闻。

之前刘端被弹劾的时候,先帝并未降下责罚,外加齐地离关中甚远,让很多大臣对于这位诸侯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但胶西国相的文书上的记载被念出来,让众人又有了新的体会。

不寒而栗。

人性之恶,为何可以达到这样的地步?

他怎么敢这样对待朝中的臣子、治下的百姓啊?

有资格上殿的大臣,基本已经坐到了中高层的位置。

只要不是过于年老或者说皇帝心腹,谁都不敢说自己未来没有外派到诸侯国中担任国相的可能。

若碰见像刘端这样的诸侯王,恐怕真就会“日夜惶恐,常掩面而泣”。

这时候,原本替刘端辩解的卫绾脸色亦是发僵。

坑货啊!

这怎么做到让国相都上书举报的啊?

要知道刘端托人送来一封书信,让自己看在先帝时结下的善缘,出面求情。

外加有人暗示,卫绾最终愿意出面,顶着刘彻的压力争辩。

结果没想到反倒被刘端狠狠地坑了一道。

这封文书出来,他前面的辩解完全被打了个粉碎,无论接下来自己用什么说辞去求情,都会显得那般苍白。

而且他已经感受到周围不少望向自己的目光颇为不善。

继续替刘端说话,恐怕会引起众怒。

罢了罢了,自己已经做了足够的努力,刘端这事,不是自己可以干预得了的层面了。

想到这,卫绾不由得回首望了望刚才起身发言的那名胶西使者一眼。

此子不简单啊。

进场打断节奏的时机刚刚好,自己原本想说的话,全部被堵在了嘴里。

哽得难受。

“诸位,胶西王疑似杀害大汉官员,而暴政引得百姓暴起,可谓天怒人怨,虽然他是朕的兄长,但朕亦不能宽恕他的行为,这件事情应该按照大汉律法定罪,诸位以为呢?”刘彻见众人尚处于震惊之中,无暇应答,于是直接开口,给此事定论。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臣子敢提出反对。

万一自己求情,那赵绾或王臧起身来一句“汝去胶西为相国可好”,该如何回答?

按照文书上的说法,去胶西国担任国相,真是和送命无异啊。

不过就在群臣打算商议如何给刘端定罪之时,殿后出来了一名宦者,手中捧着淡黄色缝制赤色边线的帛书,突兀地打断了朝会的进程。

刘彻眯了眯眼,认出对方是太后宫中的侍者,询问道:“大母可有事否?”

宦者先行了一礼,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宣读道:“禀陛下,太后有旨如下。

端儿有罪过,但他乃您的兄弟,一尺长的布,都可以缝合在一起,那么你们兄弟二人,何必闹别扭呢?

依老身的意见,哪怕端儿有罪过,但希望不要做得太过难看。”

朝堂内的众人简直麻了。

他们完全没想到居然还有反转。

原本按刘彻的意思,他们给刘端大汉律法定罪,不留情面,这件事情就算做了了结。

结果太后一封旨意送出,又明摆着要保胶西王刘端。

要知道大汉以孝治天下,太后甚至有资格使用“朕”这个皇帝的专属称呼,哪怕刘彻贵为天子,亦需要尊重窦太后的旨意。

队列中的陈洛眯了眯眼,意识到事情将再起波澜。

如果一切将朝着预料之外发展,那么自己则需要启用新的手段,去保证结果仍旧符合最初的料想。

在陈洛思索的同时,从属于太后一派的朝臣,已经开始起身发言。

“禀陛下,太后所言极是,您和胶西王毕竟是血肉至亲,这次犯下了错误,可以谅解一次嘛。”说话这人名为窦婴,乃是窦太后的侄子,所以他这番话带了些外戚的立场。

至于其他不沾血缘关系的朝臣,发言则稍稍保持了分寸感。

但他们表达的核心意思没有改变。

那就是不值得因为这些事情,就严加惩戒胶西王,应该从宽处理。

那么刘彻应该收回开始的决定,给刘端一个改过的机会。

舆论的天平再次倾倒。

所以刘端的事情该怎么办?

彻底没了主意的众人,望向上首位置的刘彻,等待这位少年天子的答复。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