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魄力
“陛下英明神武,承诺既往不咎!”
“什么?”一听这话,杨坤、郭云龙等人,皆是惊讶万分,就如同听到了非常好笑的事情一般,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确认道,“大帅,他咋就变成英明神武了呢?”
作为吴三桂的心腹,大明朝的局势一年年的败坏,他们岂会私下没有感慨过。对于当今皇帝如何,本是早有定论的事情!
听到手下的这些话,吴三桂也是有点感慨,看着他们,认真地说道:“不要忘记了,诸事突变,皆源自太祖皇帝托梦指点,那当今皇帝变得英明神武起来,岂不顺理成章?”
“不是!”郭云龙一听,很是意外,道,“大帅前些日不是说,这怕是假的吧?”
杨坤听了,也是点点头附和。
吴三桂看他们这样子,便解释道:“如果只是京师之事,那确实还有可能是假的,可皇帝领兵亲征,非但不是意欲南下,而是先北上宣大两地,斩了两地的总兵,诛杀了八家大晋商,及时救下了宁武关……”
说到这里,他见手下心腹似乎还是不解的样子,便又进一步解释道:“不管宣府和大同的总兵是否真的要降贼,他杀人那便是立威,诛杀那八家大晋商,便是又凑集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和军饷。只是这一步,就能让皇上把宣大两地给掌控在手。加上救下了宁武关,那李贼虽有百万之众,本帅也料定奈何不得陛下所部人马了!”
杨坤等人一直在辽东打仗,对于兵事当然是有眼光的,听到吴三桂的这番介绍,立刻想到皇帝如今是粮草充足,又有两个重镇的兵源,还有周遇吉这样的猛将,确实是不可轻视的一支军队了。
他们在想着,吴三桂还在说道:“且据那锦衣卫所说,陛下赶到宣府的时候,刚好有晋商勾结宦官杜勋以及宣府总兵王承允写下了降书,那王承允事情败露之时甚至试图刺杀皇帝,结果被皇帝一脚踹下了城头。还有大同那边,又刚好逮住了总兵姜瓖派人送降表。如此种种,可以断定是真有太祖皇帝显灵指点!”
郭云龙听了,有不同意见道:“那就不能是皇帝诬陷他们,早就准备好了的么?”
杨坤虽然不说话,却是在点头,认为有这种可能性。
吴三桂听了,点点头,但是表情却是很严峻地说道:“可陛下给本帅的密旨中,却对本帅之事了如指掌,就连和我舅的几次书信,他都是知道的,这又如何说?”
他舅便是祖大寿了,此时已经投降满清,并且还奉皇太极旨意给吴三桂写过几次书信,用高官厚禄利诱他归降满清。
这种事情,除了几个心腹之外,自然不可能被外人知道。
因此,皇帝却知道这事,这绝对是最震惊吴三桂了。
他有这个自信,知道这个事情的人,绝对不可能去告密,甚至可以说,连书信中几个关键的话都知道,这可是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的,但是皇帝还是知道。除了太祖皇帝显灵之外,真的没法解释了。
听到这话,郭云龙等人也是傻眼了。
要是说,太祖皇帝真的显灵了,那大明朝还会不会有问题,根本就不用怀疑了。
只听吴三桂对他们说道:“陛下在密旨中说,让我把辽民迁入关内之后,不用担心粮草物资的供应,安心守好山海关,他对我等种种心思皆既往不咎,以后一定要听他的,再敢阳奉阴违,就算我们投靠了清国,他也终有一日会御驾亲征,攻灭清国,斩杀我们!”
身处抗击建虏的前线,眼看着朝廷败仗一场又一场,关内还烽火遍地,以吴三桂为代表的辽东军事集团,早已学会了拥兵自重。
要让关宁军去和建虏决战,那肯定不干。手中的军队拼没了就没了!
要拉关宁军去剿贼,那肯定也不行。至少崇祯年间从关宁军拉出去的几支队伍,包括曹文诏,祖宽等人,哪怕开局连胜,最后也是灰飞烟灭。
以此相对的,满清试图招揽关宁军,在还有退路的情况下,吴三桂也不可能到建虏手下去讨饭吃,听其军令。
对以吴三桂为首的关宁军来说,就占据辽东走廊的要害,拥兵自重,左右逢源是最好的。
为此,辽东巡抚黎玉田到任后,在崇祯十五年年底就提出,关外已经没有守的价值,退守山海关为好。但是,这个提议压根就没起什么水。
因为退入关内的话,吴三桂这支关宁军就要听朝廷的了,没法再拥兵自重,这是他肯定不愿意的。
理由很简单,山海关到宁远这一片辽西走廊,能为关宁军提供粮草辎重,就算朝廷拨得钱不够,关宁军其实也能自给自足。当然,要是朝廷敢不拨钱,闹下兵变,朝廷自然也会吓得拨钱的。
可是,退入了关内,就不是关宁军的地盘,失去了自己的粮草供应,就会受制于朝廷了。
所以哪怕到了崇祯十七年,局势已经非常危机,上下一致认为关宁军要勤王救驾,吴三桂也是磨磨唧唧的,比刘泽清之流用更合理的理由来拖延时间,静观其变。
结果,他的所有心思,都被崇祯皇帝看破,直接点明了。
崇祯皇帝在密旨中就给了吴三桂两条路,一条就是从此以后听话,不要再有小心思,那就既往不咎;另外一条,就让吴三桂造反或者投靠满清好了,他发誓最后一定要吴三桂的命!
这种二者取其一,很有可能逼反吴三桂的做法,当时就吓了方正化一跳。不过对崇祯皇帝来说,却是一定要做的。
如果不逼吴三桂表态,那吴三桂就很可能会是一个定时炸弹,要是在关键时候爆炸,这不是他能承受的。
因此,崇祯皇帝宁可吴三桂直接造反,或者投靠满清,局势明朗之下,反而更容易操作。
他的这份密旨,如果早一个月给吴三桂的话,吴三桂肯定不会听话。就以前的崇祯皇帝,要真有能力处罚吴三桂,那松锦之战后论罪就该罚吴三桂的,结果为了安抚吴三桂,反而给他升了官。
如果是崇祯皇帝出京之前给吴三桂,他也不一定会听话。哪怕他最亲的家人都在京师,也是一样。因为他知道,朝廷根本没法承受把山海关交给满清的后果。
可是,如今把这份密旨交给吴三桂,他却是能看出,皇帝是真有这个魄力不说,更有太祖皇帝显灵的事情,皇帝已经变得和以前不一样,真具备了破罐子破摔的本钱了。
他可以肯定,如果他把山海关献给了满清,那皇帝肯定领着他掌握的军队,或者以晋地为根基重新打天下,或者领军南下,以南方为根基再战天下。而不是以前的皇帝,只会躲在紫禁城瞎逼逼。
此时,他的心腹手下听到他的话,也都震撼于皇帝的决心,竟然连这话都说出来了,那就只能二选一,不可能再左右逢源,两头捞好处了!
良久,杨坤不由得感慨道:“他就真不怕我们投了清国啊!”
吴三桂沉默片刻,悠悠地说道:“皇上在密旨中还提到,说投靠清国的人,不管封了什么官,必然是低女真人一等,一如前元时一般,让我找机会,策动我舅回关内,便是大功一件!”
关宁军这些人,对满清那边的情况,自然是有所了解的。知道皇帝说这话,还真是事实。
别的不说,就孔有德等人,封了王爵又如何,见了女真人也像狗见了主子一样;听说那多铎甚至都强玩汉人大学士范文程的老婆,能奈人家何!
真还有其他路的,确实不会选投靠清国!
这么想着,感慨着,吴三桂便动笔开始写奏章了。
他其实不知道,崇祯皇帝的魄力,还远不止如此。就在密旨送到山海关的时候,另外一份明旨也已经到了京师,顿时就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准确地说,是震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