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电报
朱天启却说:“不必了,这食堂里饭你们吃得,朕怎么就吃不得了?”
见皇上坚持,徐光启便不好再多说什么,王元宝只好去食堂吩咐,让食堂的厨子拿出看家本领来给朱天启和徐光启他们做了几个拿手菜,不过食堂里的食材有限,也做不出什么太大的样来,只能凑出三素两荤五个小菜来,倒也够两个人吃了。
朱天启与徐光启边吃边聊,问了些徐光启最近的情况,还有一些徐光启家里的事情,朱天启发现,自打徐光启从内阁首辅的位子上退下了,来到这顺天府大学里做校长之后,气色明显就好得多了。
想想倒也是,徐光启做这个校长可要省心得多了,而且又是做自己顺心顺意的事情,想必心情也舒畅了不少,自然身体也就好得多了。
吃过了晚饭之后,朱天启便起驾回宫去了,他回去之后还要继续筹备关于建造炼钢工业基地,和构建铁路运输系统的事情。
除了要修铁路之外,朱天启还打算铺设电报通讯系统,电报机的构造简单,易于制造,而且电报机直接通讯只需要铺设一条电线便可实现,成本低廉,技术含量低,易于实现。
不仅如此,作为穿越者,朱天启甚至无需重走电报机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只需要选择最成熟的型号进行仿制即可,而且为了方便明人使用,还可以直接使用中文电码。
所谓中文电码就是区别与摩尔斯电码的一种电码,但是基本原理却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时通时断的电流信号,来表示不同的信息,摩尔斯电码对应的是英文字母和数字、标点,而中文汉字可比英文字母多得多,自然不能每个汉字都设计一共对应代码。
所以中文电码的电流信号种类反而更少,只需要设定对应从零到九这十个数字的十种电码信号即可,然后通过电码来发送数字,每四个数字为一组代表一个汉字,最后只需要编写好汉字电码本,在其中规定好每个四位数字对应的哪个汉字即可,通过查阅汉字电码本来翻译数字电报。
比如说,汉字电码本中第一个汉字是“啊”,那么发送电报就直接发送“0”、“0”、“0”“1”即可,之所以前面要加四个零,目的还是为了方便按四个数字一组进行分割,否则就全都乱了。
按照这样的规则,接收电报的电报员只需要按照听到的电流信号在纸上写出对应的数字,然后再把这些数字四个一组地分割开来,最后查阅汉字电码本将其翻译成汉字即可。
发电报也是一样,先把要发的内容写下了,然后通过查阅汉字电码本把每个汉字翻译成对应的数字代码,最后按顺序,按照对应每个数字的电码将其发送出去即可。
如此一来,电报的派发和接收难度便极大地降低了,电报员也只需要熟练掌握代表十个数字的十种电码信号即可,至于电报机的使用和翻译方法则相对简单,无需进行特别的训练也可以轻松掌握。
做好了这些筹划之后,朱天启便开始逐步付诸实践,他首先派人去找了徐光启,把自己要做的新项目告诉了他,徐光启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之前徐光启是接触过电学的,他曾经在朱天启的指导下自制过发电机,所以对“电”是何物自然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他只知道电可以作为动力代替人力、畜力劳作,甚至还可以发光发热,却没想到电还能传递信息,千里传声。
不过徐光启是知道皇上的“神通广大”的,所以他尽管对于朱天启所提出的“电报”项目感到十分新奇,却是丝毫不会怀疑此事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的。
朱天启把电报项目告诉徐光启,自然不是为了让徐光启亲自帮忙,而是让徐光启向大学里的学生们发出公示,成立一个“通讯”学科,其中包括“通讯技术”和“通讯工程”两个分支。
通讯技术自然就是研发电报机,优化电报机及相关电码的学科;而通讯工程则是负责铺设电报线路,构建电报系统的学科。
徐光启为此特意召开了全校大会,并拿着自己自制的微型发电机向学生们讲解了电为何物,以及电力的应用等基础电学知识,这些大学生可都是通过省考的人,还是有相当的物理学基础的,所以理解起电学知识来并不困难。
但是即便如此,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电”,还是感到既新奇又激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来。
随后,徐光启便向他们宣布说,朝廷接下来要建设电报通讯系统,需要培训出一批电报通讯行业的人才,来为构建大明电报通讯系统奉献力量,希望有志于在电报通讯方面发展的学生踊跃报名。
虽然这对顺天府大学的学生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而“电”的神秘力量也确实让人着迷,但是这些学生们可不像徐光启那样对皇上的学识和能力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所谓电报通讯还是有些“虚无缥缈”,太不接地气了,成不成还两说呢!
说白了就是,以学生们的认知来看电报通讯这件事,还是感觉此事太不靠谱了,说不定忙活半天最后什么也干不成,朝廷的“实验”失败了,这个项目也会随之破产,那么他也就相当于“实验品”连同这个电报通讯的项目一同被抛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