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真的对“电学”一见钟情的,很多真正对物理学怀揣巨大兴趣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后还一直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学科,和具体的研究方向,而现在校长徐光启向他们展示的“电学”则让他们感觉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电学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最终,有七名学生找到了徐光启,想要报名参加电报通讯项目的研究和学习,徐光启随后便把朱天启事先交给他的相关资料给了这七名学生,并且还给了他们关于电报通讯的视频课程,以供他们学习。朱天启给徐光启的资料和视频课程自然不会有那些复杂的电报发展史和理论知识了,只是讲解大明接下来要使用的这种型号的简单电报机的原理,以及一些关于电流、电磁和电磁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给徐光启准备了一套样机。
这套样机自然无法做到按照朱天启想象中那样互相发送和接收中文电码,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装才行,而且还要编制电码以及汉字电码本。
设计对应十种汉字的十种电码自然不算难事,毕竟这些学生都从来没有接触过电码,不会跟别的电码搞混,只要把这十种电码记熟了,同时学会使用电报机发送这十种电码即可。
至于汉字电码本的编写倒也简单,朱天启直接买了本字典,然后让人按照字典上的汉字排序给每个汉字进行编号,对于明朝时期不存在的汉字就直接删减掉,与明朝时写法不一致的便改成明朝时期的写法,这项工作并不复杂,只是毕竟繁琐。
等到汉字电码本编写完成之后,朱天启便直接在氪命商店里定制印刷了一大批,足够满足大明的第一批电报员们使用了。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和学习之后,顺天府大学通讯系的七名学生终于成功仿制出了第一台明式中文电码电报机,当然,制作电报机所需的零件都是朱天启提供的,毕竟这电报机的构造虽然很简单,但是一些小零件也不是大明现在的工业水平能够轻易制造出来的。
而后,朱天启便接到了顺天府大学成功收发电报的消息,朱天启闻讯十分兴奋,亲自跑了一趟顺天府大学,给通讯系的七名大学士搬了个奖,奖牌是纯金打造的,不仅价值不菲,更是无上的荣耀。
虽然这七名大学生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成功改造仿制出来符合朱天启要求的电报机,但是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电报机的人来说,已经很厉害了,朱天启自然要对其大加嘉奖,树立榜样,以此来鼓励大学生们多高发明创造,这对大明的科技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随后,七名大学生又对他们制作的电报机进行了完善和优化,接下来,这种被命名为“大明天启一号”的电报机便可投入量产了。
电报机之间进行通讯是需要电线进行连接的,现在大明还没有能力制作无线电报机,而这电线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个麻烦事,因为电线的线芯倒是好说,不论是使用铜线还是别的金属都能制造出来,但是外面的绝缘层则是个麻烦事儿。
以大明现在的科技水平是不能制造出塑料来的,虽然大明也有很多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但是不仅效果不理想,制作绝缘层的成本也太高了,反倒是很不划算,还不如索性直接在氪命商店里购买电线来得合适。
要铺设电报线路,所需的电线自然是数以里记的,不过好在电报线路对于电线的质量要求并不高,从氪命商店里购买最便宜的电线也足够使用了,价格大概是每天寿命可买十米左右的铜芯电线,也就是说,一年寿命即可购买七里长的电线,价格可以说是相当低廉的。
大明的第一条电报线路便是从顺天府大学,铺设到了紫禁城里,线路都是要走地线的,需要把地面挖开,然后埋上电线之后再盖好,所以基本上在表面根本就看不出下面埋有电线,对老百姓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
不过电报机可是需要用电的,但是耗电量却是微乎其微的,紫禁城里的电报机就安装在了城墙边儿上,挨着之前徐光启所造的小型水力发电机,正好足够为其供电。
至于顺天府大学里也是不用为用电发愁的,他们的教室早就配备了火力发电机,日常学习所用的点灯和投影仪都是靠着这些火力发电机供电的,除了有些费煤之外,倒是也没有别的问题,如今自然也就直接靠大学中的某个发电室来为其供电了。
其实从紫禁城到顺天府大学这么近的距离,是没有必要安装电报机的,除非是需要传递特别紧急的消息,否则派人骑马传递消息也慢不了多少,整体来说是不会耽误事儿的,电报需要解决的主要还是远途通讯的问题。
不过朱天启之所以要铺设这条线路,主要还是因为这条线路的象征意义,如今制造电报机和电报线路的铺设技术,大明都已经掌握了,接下来便是向全国推广了,朱天启需要以此来向百官展示电报通讯的先进和便捷。
说实话,朱天启其实是挺担心在全国推广电报通讯的事情会遭到群臣百官们的反对的,因为当年清政府刚刚开始要铺设电报线路的时候,就遭到了很大的阻力,而当时那些反对的人的反对理由竟然是“电报的线路会破坏大清朝的风水,吸走大清朝的地气给吸走……”
朱天启感觉这种理由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笑话,他也相信,明朝也必然会有很多人以此为由反对电报线路的铺设,所以必须先得让他们认识到,电报通讯的先进性和便利性,以及发展电报通讯对大明通讯业进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不过出乎朱天启意料的是,当他把百官聚集在城墙边的电报室前,当着百官的面,向他们展示了电报的发送与接收之后,百官竟然对此都是倍感震惊的,然后震惊之后便是齐声拍手称赞。
朱天启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顺利到他都有些难以置信了,然而很快他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朝中百官这哪里是支持电报通讯啊,他们是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在向他们展示什么,还以为是某种“封建迷信”活动,亦或是在变戏法儿呢。
虽然他们看不明白,但是皇上表演的“节目”他们怎么敢不捧场呢?自然是只要有人带头儿,就都跟着拍手称赞,来给朱天启叫好儿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