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满桂之后,朱天启便去了一趟顺天府大学,一方面是探望一下徐光启,一方面也去巡视一下大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为了不影响大学里的正常秩序,朱天启到了校门口便下了龙辇,也打发走了仪仗队,只在王元宝和几个锦衣卫的陪同下,步行进入了大学里。
如今的大学里因为有了徐光启的到来,突然掀起了一场“农学热”,大家都知道徐光启在农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所以纷纷前来向其请教,而徐光启也很耐心地教授学生们农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生们学习农学的热情也因此变得空前高涨起来。
徐光启虽然号称“大明科学家”,精通数学、天文、农学、火器、水利等多种学科,但是因为新科举对各个学科知识的普及,徐光启的那些数学、天文、物理等方面的知识积累也就显得不是那么深厚了,甚至通过对新科举教材的学习,徐光启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但是唯独在农学方面,徐光启是有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的,因此他在从首辅之位退下来之后,便下定决心要在顺天府大学里发挥余热,为大明多多培养一些农学方面的人才出来。
大明的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也日益繁荣富强了起来,但是粮食问题始终是困扰大明帝国发展的一个大难题,大明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也人口众多,粮食产量提不上去,便无法保证粮食的充足供应,饥荒将仍然是悬在大明百姓头顶的一把利刃。
朱天启找到徐光启的时候,徐光启还正在为十几个学生讲解关于水稻育种的知识,朱天启没有进去打断他们,而是在门外的树荫下安静地等候,直到一个问完问题的学生先行从屋内告辞出来,看见了朱天启,他向朱天启惊慌叩拜的声音,才让徐光启和屋内的学生们知道皇上就在门外。
徐光启和学生们赶忙出来拜见,朱天启则笑着摆手:“免礼,免礼,都不必多礼,朕还说等你们讲完了再进去呢,没成想还是惊扰了你们学习!”
听到此话,不论是徐光启还是这些学生们,都是心头一暖,感动非凡,皇上如此重视大家的学习,竟然为了不打扰校长为大家讲课,亲自在门外等候,这是何等的贤明啊!
趁着这个热乎劲儿,朱天启也就顺口说道:“农业,是我大明的根本,发展农业那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你们能够选择攻读农业,足见你们怀揣一颗报国之心!
但是朕还要告诉你们,农业同时也是最苦最累的一个行业,你们既然选择了它,就要肯吃苦,肯受累,肯于奉献自己,深耕于此,方可拯救万民,流芳百世!”
这些学生听完了朱天启的一番谆谆教诲,一个个也都热血沸腾,心中攻读农学,在农业方面深耕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了。
朱天启感觉自己也是时候多关注一下大学里的情况了,这些大学生才是大明的未来,如今自己已经扫清了外部的障碍,应该多把心思化作培育人才,发展科技上来了。
随后,朱天启便从氪命商店里买了上百种种子和秧苗,包括各种粮食、蔬菜和水果,想要在段时间内提高田地的产量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不如先想办法增加作物的多样性,有了替代性粮食和蔬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危机。
朱天启着重跟徐光启探讨了关于培育土豆和发展土豆种植的相关事宜,倒不是朱天启打算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土豆种植,国内的环境如果可以保证小麦、玉米和大米、小米等五谷杂粮的种植,那么就不必大规模改变作物类型。
真正需要开发的地方是漠北、东北以及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方土地贫瘠、气候寒冷,除了土豆和大白菜估计能够种活的作物种类不多,而土豆则是其中一中产量较高,且可以作为主粮的作物,如今倭国人都已到位,怎么能让他们没有土豆种呢?
徐光启也是十分赞同对土豆、番薯这一类作物的培育和种植,并带朱天启参观了他和学生们一起种植的番薯实验田,可以看得出,徐光启和学生们都很尽心,田地被照料的非常好。
随后,朱天启又在徐光启的陪同下在学校的其他地方转了转,尤其是看了看研究工业相关学科的学生们,他们很多人都去大明机械厂里参观实习过,回来之后便会根据机械厂里的实物,仿造小型机械设备。
朱天启告诉徐光启,大明接下来要修建一条上万里的铁路,还要制造大量的蒸汽机车,所以急需一批矿业、冶炼和机械制造方面的工业人才,希望徐光启可以鼓励感兴趣的学生们多向这些方面发展,也好尽快投身到大明建设的行列中来。
其实此事孙元化早就跟徐光启提起过了,徐光启对此也是很感兴趣的,只不过他认为自己年老体虚,怕是没有精力去搞机械和工业方面的研究了,但是却鼓励孙元化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此事,希望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见到大明的蒸汽机车开往西伯利亚。
徐光启记下朱天启的吩咐,表示一定多多鼓励学生们投身工科相关专业的学习,将来好为大明工业发展做贡献,而且徐光启也对今年的省考很有信心,他相信今年一定会有更多的新生能够入学。
晚上的时候,朱天启留在顺天府大学陪着徐光启一同吃了晚饭,王元宝本来听说皇上要在顺天府大学里用膳,还打算去宫里把尚膳监的御厨都给叫过来呢,结果朱天启却说就随便让顺天府大学的食堂准备几样家常菜便可。
顺天府的食堂如今规模并不大,毕竟目前整个顺天府大学里的老师、学生及所有教职员工加在一起也不足千人,而且这些人也不是每餐都会在食堂里面吃,有时候会出去解决吃饭问题,所有食堂的规模并没有进行扩建。
但是顺天府的食堂规模虽然不大,里面的饭菜却还是不错的,毕竟一应粮食和食材都是朝廷支应,自然是差不了。
可这“差不了”是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的,对于皇上来说,这食堂里的饭菜自然就有些太过简陋了,因此徐光启也劝说道:“皇上,这食堂里的饭菜实在太过朴素,皇上若是想要在这里用膳,还请稍候片刻,臣派人去酒楼买些上好的酒菜回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