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散宜凡在辟雍已有一年,对环境已经非常熟悉。

这座上古第一学府,由一段牛軛形的水道疏通而成,四面环水,中置高台,形態宛如一块玉璧。

辟者,璧也,指周围环绕的水道;雍,高台也,是辟雍最重要的建筑。

在这高台之上,建有巨大的射亭,四面皆开,视野极广,是天子举行大射礼的地方。射亭中间围出一间两层小楼,是诸射师、御师的学署。

除了射亭,四周也有其他的建筑,或为习乐的乐堂,或为演礼的礼堂,更多的是诸师、诸生徒住宿的宿馆,以及其他如用餐、沐浴、洗手的房舍。

在號称“灵池”的辟雍水道周围,还有辟出来的猎苑,用於训练御车、战阵之道。

整个辟雍,实际上就是围绕君子六艺中的“礼、乐、射、御”训练来布置。

至於六艺中的“书、数”,是小学的学习范畴,由诸生幼少时在自家宗祠的学塾完成。

继承了散宜生的“朝廷之制”技能,散宜凡在礼乐、典章方面的表现极为出色,频频获得诸师的称讚,据说连辟雍司宫也已经注意到了他。

然而射、御方面,就是他的短板了。

这一点,从玉壁给他的属性评价上就明显能看出来。

如此偏科,肯定是不成的。射御关係到统领国眾抵御外敌的能力,关係到扈从天子征战四方的义务,怎么都不能忽略;

(请记住 101 看书网体验佳,101????????????.??????超讚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还有朝廷和国中的射礼、蒐礼,甚至连平时的出行、和贵族的交流,也需要射御能力支持。

散宜凡知道自家事,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射、御练习之上,进步也非常的明显。

之前融合原身时丟失的5点武力,他不仅全部找了回来,而且还额外涨了3点,把武力属性从43提升到了51。

按照这个速度,四年后他的武力不难成长至60以上,达到通过射礼大试的及格线。

其他四项统、智、政、魅属性,成长的速度要慢一些。

好在他原本的属性都有60多,四年后基本都能超过70,足够胜任宗周朝廷的大部分任事职务。

待到他继续歷练,继续成长。属性到达巔峰时,怎么也能有两三项超过80罢?

如此的水平,大概可以担任宗周朝廷的执事、乃至御事职务了。

这也是散宜凡给自己做的职业规划。

此时尚为周朝初年,文王受命、武王灭商、周公东征、成王兴洛这四件事,都过去没多长时间,宗周朝廷的威望和影响,正是如日中天之时。

哪怕仅以实力而论,镐京周边的宗周方八百里,洛邑周边的成周方六百里,这合计方千里的王畿,乃是天下最为精华的地带,拥有最充足的人口,最丰饶的土地,以及宗周六师、成周八师这等最强大的军队。

那些在后世叱吒风云的畿外诸侯,如今大多还是宗周派出去的开拓团,据百里之地,领数千之民,周旋於未开发的地区、待臣服的土著之间,实力哪里能够和朝廷相比?

別说和朝廷相比了,甚至都比不过王畿內的一些强大伯国。

在这个时代,想要作出一番成就,拿到宝贵的成就点,朝廷就是最好的平台。

例如先君散宜生,他完成的四项成就,有三项都是在朝廷之中取得。其中的“御事朝廷”,就是指他曾担任太史寮的右史,为朝廷御事重臣。

御事是朝廷职务的一个等级,其级別仅次於执政。

依据周礼的制度,除了非常设的摄政之外,执政就是地位最高的重臣了,一般由太傅、太保、太师这三公担任。

三公无其人的时候,卿事寮、太史寮的正卿,也可以担任执政,称为执政卿士。

执政之下,有御事。卿事寮三有司的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太史寮的太宗、右史、左史、太士、太卜等,都是御事。

按照世卿世禄的惯例制度,散宜生既然担任过太史寮的右史,身为其嫡系后嗣,散宜凡出仕朝廷之后,必然会被安排在太史寮,按部就班的晋升到右史之位。

当然,右史这一御事职务,多个宗族都有担任资格,散宜凡需要凭著能力和资歷候任,不一定真的能爭取到。

但御事之下的执事职务,诸如传达君命、交通诸国的內史,制定册命、颁布册封的作册等,都有多个编制名额。

他身为未来的王畿侯伯,受过辟雍之教,要拿到一个並不困难。

执事朝廷,肯定算一项成就了。虽然比不上御事朝廷的40成就点,30点总归是有的罢?

在执事之下,还有其他更低的职务等级,但以散宜凡这样的身份正式出仕,怎么都不会去担任。

如今可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制贵族社会!

……,……

日子又过了三年,辟雍发生了一件大事:

成王的嫡长子、十二岁的太子釗,前来辟雍研习了!

这事其实很正常,辟雍是如今的第一学府,太子釗在宗宫完成了小学之教,自然是要来辟雍继续受教的。

不仅如此,等到成王崩逝,太子釗哪怕已经毕业,在为先王守孝之余,还要再次回到辟雍,学习身为天子的诸般礼仪、宪章等,一直到第二年才会正式即位。

此即为天子“復辟”的本意。

散宜凡对此非常淡定,依礼拜会过之后,继续著他的锻链生涯。

然而,像他这样耐得住性子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大部分的子弟,都殷勤的向著太子釗靠拢,试图获得这位未来天子的欢心。

整个辟雍的气氛也因而为之一变。

如此情形之下,倒显得散宜凡等人有些格格不入了。

某天午后,散宜凡与好友南世子盂相约,照例前往外围猎苑中训练。

南世子盂的祖父南公括,和散宜凡的祖父散宜生一样,亦为文王四友之一。因著这份渊源,以及差不多的志趣,两人早已成为了至交好友。

南公括出身王室近支,在四友之中,功业最为显赫。

文王受命之时,他受封南伯,地方五十里,与文王诸子同格,封地紧邻宗周所在;

武王翦商之后,他任大司马,受命统率大军南征,征服了殷商整个南土。

南土既平,南公括的长子諫受命为曾侯,为南土诸侯之首,镇守大洪山、桐柏山之间的关键铜料运输通道;次子则继任南伯,在畿內为王室效命。

这个受封的规格,与太保召公奭差不多,足见其地位之高。

有先祖如此,南盂为其子孙,功业亦是不差。

散宜凡很清楚地知道,南盂后来被康王任命为大司马,奉王命多次征伐边境方国,尽皆大获全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