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示】:

一.琀玉契合度越高,则意识融合越稳固,寄主的冠礼属性、巔峰属性成长效率越高;

二.若行为有悖於时代和身份,造成琀玉契合度过低,寄主意识或被排斥,脱离寄身。

————

散宜凡心中微微一呵。

系统的意思很明显。

他的属性,还有学习成长的余地。前提是他要融合环境,觉醒原身记忆,扮演好当前的身份。

如此才符合学习的规律,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和原身父亲接触,並获得其认可,显然是融合环境、觉醒记忆的关键之一。

既如此,散宜凡自然不好违逆。

他一口应下,很配合的隨这位父亲去了乘舆。

有什么不能配合的呢?

自己本就是散氏的后嗣子孙,以儿子的身份,和面前这位四十多岁的先祖相处,已经是占了上百代的便宜……

舆车和队列继续前行,散宜高沉吟了片刻,问自家嫡长子道:

“你可明白,我散宜氏为何要放弃渭北的井地,换取弓鱼国的山间之地么?”

这个问题,是昨天他以弓鱼国之事教导散宜凡时,曾经期待他能够考虑到的。

可那会散宜凡显而易见的心不在焉。

別说举一知二、额外考虑了,甚至连弓鱼国之事,都不一定听得进去。

不知道如今得了先祖的庇佑,是否能够有所长进?

散宜凡只当这位父亲在考较他,努力从记忆中翻出周边的地理和態势,认真的回答道:

“一则凤凰棲息之吉地,如今成了我散宜氏先君安息之所,不適合再与他族共同拥有;二来那渭北的井地,於我散宜氏並不適合。”

“我散氏封於渭南,地方四十余里,足够如今的数千人口开发生息十多代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横跨宽阔的渭水,管理渭北的另一块地方。”

“更何况,井地以北的夨(ce)国並不安分,有志於掌握整个汧水一带;西面越过陇山,又有强大的西戎。”

“我散国若勉强开发井地,时间一长,和这两方之间,很可能会发生一些爭斗和战事,让我散国疲於应付,徒耗国力。”

散宜高听得频频点头。

这个回答,已经不可能再好了,好到甚至超出了他的期望。

以自家嫡长子平日的水准,以及昨晚受教时的態度,不可能回答得这么周全。

事情很明显了,阿凡一定是获得了先君的庇佑!

自己这番专程拜祭的苦心,以及早上拜祭时的诚挚默祷,已经得到了先君的回应!

散宜高心潮澎湃,继续考较於他时,语气中甚至带著些请教的意思:

“你说夨国並不安分,可有依据?”

当然有依据了。

夨国的国君,去镐京朝见时自称“夨伯”;可是关起门来,却是自称“夨王”来著,有传世的青铜器铭文为证!

对於这件事,周室大概也清楚。但夨国在周邦兴起之前即为盟友,算是发跡之前的小兄弟,他们自己关起门来口嗨下,周室没必要上纲上线。

不仅如此,夨国后来还灭掉了邻近的弓鱼国,並且跨过渭水侵犯散国。

好在散国国力不俗,有周王室的眷顾,在王畿又有著诸多的盟友,远非弓鱼国那种没有根底的新附氏族可比。

他们很乾脆的反击了回去,逼得夨国俯首认输,割地赔偿。

此事过后,散国铸成“散氏盘”,记录了事情始末和赔偿规格,为后世四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这些后来发生的事情,散宜凡肯定不能拿出来。

他暗自估计,一旦这么说了,极有可能会触发玉壁中“行为有悖於时代和身份”的警告,导致意识的契合度降低,影响他今后的属性成长速度。

所以他简单的应道:“以己度人,想当然尔。譬如我散国,虽然势力尚未到达这嘉陵周边一带,不也希望能够独占这片地域吗?”

“好,好啊!果然大有进益!”

散宜高欣慰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让你去镐京的辟雍进学,我原本还有一些犹豫。但现在完全可以放心了!”

辟雍是周王室的最高学府,非亲贵子弟不得进入。

作为散伯的嫡长子,翦商功臣、先代右史散宜生之孙,散宜凡进入辟雍自然毫无阻碍,也不会和京中的一般贵族子弟那样,先考较他的小学之教。

可要是他水平太差,在一眾贵族子弟面前露怯,那可不是一件小事!

但现在,散宜高觉得,自家嫡长子绝对能在辟雍中立足。

听这位便宜父亲已经有所安排,散宜凡自无不可。

按照周室制度,他还有八年元服,先要在辟雍中学习六年,而后在镐京任事,或回散国执事,以积累一定的阅歷,之后即可加冠成人,正式出仕。

这六年之间,有辟雍中当代最优秀的教师来指导,想来他的属性一定能成长许多。

……,……

一行人回到凡邑,自有一番折腾。

散宜凡耐心的应付著,与宗祠的家人、亲属会过面,一些过往的记忆也慢慢觉醒过来,让他表现得越来越游刃有余。

稍后散宜高招来卜人,占卜这次祭祖之行的吉凶。

三占三卜,结果皆曰有吉。

散宜高再无疑虑,立即安排册命散宜凡为世子之事,並令卜人占卜合適的日期。

这是在为散宜凡前往辟雍做准备。

周朝重礼,基於身份方面的等级制度极其严格。小到车马服饰、饮食器用,大到权利待遇、仕官標准等,都有明確的规定。

他去到镐京,和宗周王室、王畿诸国的贵族交往,以及进入辟雍学习射御、礼乐,就要有明確的封国身份,如此才能获得礼制內相应的对待。

王畿之內的封国,以西虢、东虢的身份最尊。

两国的先君乃是文王亲弟,文王受命时又都身任执政,故而所封皆为公国。

其他的人,哪怕是如今的太保召公奭、执政太史毕公高,甚至於已故的摄政太傅周公旦,都没有这样的地位。

他们之所以称公,是由於曾担任王室的执政三公之职。

实际的爵位,则为召伯、毕伯、周伯。

同为伯国,地位也会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封地的规格、和王室的亲缘、以及担任的世职之上。

如周、召、毕、毛、单、荣等,皆为方五十里的顶格大封,又是王室近支,世职为执政卿士,地位自然格外尊崇,仅次於西虢、东虢。

散国乃是姬姓同宗,原本封地为方四十里,之后又加封方三十里的井地,哪怕没有接受,在礼制之中,也已经接近於方五十里的顶格伯国待遇。

由於这个原因,散宜凡受册的典礼上,不仅有邻近诸国、联姻诸国的使者前来观礼,连宗周王室也专程派出了使者,並颁下相应的赏赐,让散国上下尽皆感奋。

散宜凡同样很开心。

虽然还没有完全找回原本的记忆,但隨著地位的明確,系统也承认他完成了环境的融合,给他加上了契合度奖励。

和意识穿越前一样,他很快又要回长安上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