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嘉陵琀玉,遂以重生
周成王十六年,渭水如千百年来一样,越过陇山向雍地而来。流经雍地之西陲时,北有汧水匯入,有周文王之弟虢仲、虢叔,立虢国於汧、渭之会,为宗周的西部重镇。
溯渭水往上游四十余里,则有古姜水匯入,“文王四友”之一的右史散宜生,立散国於古姜水两岸,为首代散伯。
古姜水出於南山之谷,本为姜姓先祖所居。
如今姜姓早已散往各地,这山谷既然归了散国,也就被改称为“散谷”,而古姜水也就成了散谷水。
散宜生薨逝之后,被世子散宜高葬於散谷深处的山间。
虽然与周族同为姬姓,但散宜氏出身於太行、吕梁一带的山峦地区,向来是因山陵为墓葬,与周族不封不树的墓葬传统颇为不同。
这天朝食过后,已继任散伯十数年的散宜高,聚起一行百名士卒,带著自家的嫡长子散宜凡,乘舆车沿散谷水深入谷中,前往祭祀散宜生的陵地。
陵地距离散国的国邑约有五十里,一天肯定无法走个来回,要在散谷水边宿营一个晚上。
散宜凡起初觉得新奇,然而简陋的营地,让他很快有些不適应,带著些鬱闷的情绪向父亲请教道:
“大人啊!大父过世,为何要下葬到这么远的地方呢?”
散宜高命他坐下,向他解释道:
“昔年文王受命之前,有凤凰鸣於岐山,翔於雍地,又向南棲於山中。弓鱼国人见到后,认为是吉祥的徵兆,把凤凰所棲息的山陵称为嘉陵。”
“先君葬在这凤凰棲息之嘉陵吉地,必能护佑我散宜氏人丁兴旺,长盛不衰。”
“小子知道了,”散宜凡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却又有了新的疑惑,“我散国先君陵地所在,为什么是弓鱼国人来命名?”
“这自是有一番缘由的……”散宜高不厌其烦,为自家嫡子说起了弓鱼国的事情。
弓鱼国是南山之南、蜀地鱼国的遗民所建。
鱼国覆灭之后,其主支沿大江而下,在巴地重新立国,称鱼復;另一支则沿著被他们称为“弓水”的蜿蜒河水,一路翻越南山,到了弓水、汉水交界地带定居,自称弓鱼。
弓鱼的日子过得不甚安稳,在他们西边不远的汉水中游一带,有强大的褒国,视他们为蛮夷,不满他们占据上游地方,多次发生衝突。
他们只得越过汉水,继续北迁以远离褒国,定居到了东峪水中上游一带。其势力的北端,距离散谷只有一座山岭之隔。
凤凰棲息於山岭,是文王受命之前的事情。
那会散宜氏还没有迁来,只有弓鱼国人见到,自然也就是由他们命名了。
等到武王灭商,散国立国,弓鱼国一直努力和散国、以及散国背后的周王室结好,以改善自身的处境。
现任的弓鱼国君,其君夫人即为出身王室近支的井伯苴之女。
井伯苴乃周公旦第四子,封於散谷水对岸的渭北井地,地方三十里,称井伯。
得以与井伯苴联姻,弓鱼国內认为,此后即有了坚实的依靠,还能逐步融入宗周王畿。国君喜不自胜,为君夫人铸造了多件铜器以庆贺。
然而,井伯苴却很快离开了井地,离开了宗周王畿。
在周公旦薨逝之后的第二年,成王为酬其辅政的功勋,同时也为了加强对殷商故地的掌控,加封井伯苴为诸侯,赐地百里,立国於殷地以北的商人旧都,称井侯、邢侯。
井侯移封之后,井地空出。成王本想增封给散国,散国却提议,把此地改封给与井侯联姻的弓鱼国,將其纳入宗周王畿之內。
弓鱼国君感激涕零,爽快的按照约定,把自家的东峪水故地送给了散国。
於是,东峪水与散谷水之间的山岭,也就完全为散国所有。
而散宜高对弓鱼国命名的“嘉陵”之名颇为满意,故而承袭了下来。
甚至连原本的东峪水,也因而被改称为了“嘉陵水”……
散宜高不厌其烦的敘述著,嫡子散宜凡却似乎不怎么听得进去,甚至还无聊的打了个呵欠。
毕竟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散宜高嘆了口气,心中颇有些遗憾。
散宜凡诞於先君薨逝的第二年,出生之时,口中衔著一块南山釉玉。
那块釉玉,赫然正是先君下葬之时、放在口中的饭琀!
知情的族人议论纷纷,大都认为他是先君的英灵托生而来;
散宜高同样对他寄予厚望,以宗庙所在的国都凡邑为他命名;稍有年纪后,也不以寻常孩童视之,连一些国家大事也不吝教导。
例如这会,如果散宜凡继续问他,为什么要放弃渭水以北平整宜居的井地,换取嘉陵以南的弓鱼山地,他会很乐意的告诉他其中的缘由,顺便教导他一番治政的道理。
只可惜,散宜凡虽然身具异象,却一直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
长到如今这个年纪,甚至因著家人、族人的格外优容,颇有些耽於享乐的苗头。
散宜高对此忧心忡忡。
这个嫡长子,生来就註定背负著极其重要的责任。
他不仅要继承散伯之位,统领这方四十里的散国和数千族人、国人;还要前往镐京,就学於辟雍,学习典章制度,积累师生人脉,而后出仕朝廷。
先君散宜生,曾经担任过太史寮的右史,为朝廷的御事之卿。
奈何先君子嗣艰难,自己这一代没有嫡出的兄弟,无法兼顾封国与朝堂,只能以封国为重。
如今封国的经营算是初步走上正轨了,到散宜凡这一代,必须在朝堂上有所作为。
若是散宜凡能和先君一样,同样在太史寮担任御事,他散宜氏的后辈,就能凭著家族积累的御事经歷,追隨两位先君的名跡,继续在朝堂担任这个职务,是为“世卿”;
担任了世卿,则世代都能从王室的公田之中,领取一份禄田对应的收成,是为“世禄”。
否则连续两代远离中枢,很可能会被朝堂边缘化,失去这个资格。
毕竟每个世卿职位,都有好几个家族候任,不会给散宜氏太长的窗口期。
散宜高在先君还未薨逝时,就离开镐京来到封地经营,失去了在朝堂出仕的机会;爭取世卿世禄的事情,只能仰仗下一代的散宜凡。
然而,凭他如今的表现,如何能担负得起这份重大的责任啊!
只希望,这次祭祀先君陵墓,能够像宗祠中占卜的结果那样,在冥冥中获得先祖庇佑,让他有所改观罢……
第二日,一行人在营地用过朝食,散宜高带著自家嫡长子登上嘉陵。
两人在山路上几番折绕,来到先君散宜生的墓前享室中。
享室中有享案,供奉著藏有先君木祖的石函。
散宜高把散宜凡抱上享案,让他端坐在石函前,充任代先君享受供奉的“尸”。
而后,他奉上国中今年刚收穫的新粟,以及取自散谷水源头的清水,躬身向著先君之尸诚心拜祭,心中念念有词,暗自祝祷。
这边刚祝祷完,正坐在享案上的散宜凡却忽然一扑,从享案上栽倒下来。
好在散宜高眼疾手快,及时的接住了他,没有摔落在地上。
把他扶起来时,他的身体却绵软无力,双眼也紧闭著,显然已经陷入了昏迷之中。
……,……
被確诊为胰腺癌的散凡,无聊的躺在病床上。
他下午就要做手术了,然而患上了胰腺癌这病症,手术前景实在很不乐观。
胰腺位於腹部深处,又没有什么神经,一旦成长到被发现的地步,基本都是已经到了晚期。
极难治疗不说,还往往扩散到了周围其他器官,很快会並发其他癌症。
想想近一个月前,他还准备和几个本地的同学一起,去秦岭游玩一阵呢。
结果此事一出,他固然是去不成了,大家也都没了心情。
还是他劝告大家说,难得都做好了规划,这暑假又格外的炎热,正適合去避暑纳凉,探秘访幽。到时多拍些照片,分享给他看,也算是带他一起参加了。
那几位同学没有辜负他,前几天给他发了许多漂亮的风景照片,给他的无聊日子增添了不少色彩。
尤其是秦岭深处的秦岭站附近,有岭南公园,有嘉陵江源头公园,还有大散关遗址,都是散凡非常感兴趣的地方。
其中的一位女同学,在大散关遗址公园游览时,听说那边是古代散国的封地,是天下散姓的祖源,还特地给他带了一块当地的嘉陵釉玉,早上刚给他送了过来。
玉有吉祥、护身的寓意。
她觉得在散凡祖源之地买的玉饰,寓意肯定更不一般,可以护佑散凡手术成功,儘快好转。
散凡爱好歷史,大散关的典故,他自然是知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