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接下来看內容。

武永哲这回坐的端端正正,两手捧著稿子,给出极大的尊重。

一边的任援朝状况有点不佳,一晚上没睡,又熬了大白天,靠在沙发上打盹。

他很关心文章合不合武叔叔胃口,也担心能不能发表,但他也真的累了。

他的微声酣睡与三人热诚看稿形成强烈反差。

武永哲看稿无数,早些年就练成一目十行的本事。

可看任援朝的文章,他不捨得放过任何一句。

前半段描写的鼓励下乡,知青们响应,雄赳赳气昂昂扎根乡下。

然而真正乡下却是另一番模样,知青们开始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纠缠,在人情冷暖中成长,在异土他乡顽强成长。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血的代价。

在那场斗爭中,爱过,痛过,念过

……

“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的延续,活著,未尝不是一种死亡。”

“有的人活著,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著。”

“秋寒,隆冬,春雨。”

“迟来的春天,也是春天。”

文风很清奇,它绝对不会揭伤疤,翻旧帐。总是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的指代,表达出知青的深情。

从下乡,到劳作,再到返城。

写的轻飘飘的,就像旁观者,就像作画人一样,用巧妙的手法,反覆优化瑕疵。

但往往越漂亮,越完美,越令人胆战心惊。

返城之后,文风突变。

从宏观描写,一下子到街头巷尾,八口之家,兄弟反目,矛头直戳返城困境。

“一页户口,两平住房,三无工作,四处游荡……”

看到这,武永哲觉得后半段很普通,远不及前半段质量高。

於是他换了个思路,重新读一遍,这次他是一目十行的看。

“我草,文章还能这么写?”

武永哲看懂一些,前半段之所以宏大,是因为它是过去,是歷史,是缅怀。

而返城之后,也就是现在,那是正在发生的,是活在当下。

不出意外,后面將是未来。

“燕京同志们,今日燕京天气『阴』,明日天气未知,但我们都知道,雨过就会天晴,拨云就能见日。

太阳永远在天空,如果你迷茫了,请抬头,它一直都在。”

“全国的同志们,你们今天的天气怎样?”

疑问句结尾,给读者留足思考討论的空间。

明明是沉重的话题,却被以一种极为日常的方式展现,细细品味,甚至有一些挑逗?

贺桂兰最先看完的,她是多愁善感的语文老师,也是心系儿子的母亲。

“援朝,这些年,你受苦了。”

她自说自话地转头,发现疲惫的儿子正在酣睡,起身回屋,默默的给任援朝盖好被子。

任国昌躡手躡脚的添几块蜂窝煤,让屋子里暖和起来。

看稿的武永哲临时决定,不走了,今晚就在老任家睡。

他有事找任援朝商量,不止这一篇稿子的事。

武永哲也没影响大作家睡觉,竖起大拇指小声的说:“任大哥,你儿子,这个!”

任国昌搂著他肩膀,凑到耳边回:“你侄子,也是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