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盛大的登基大典落下帷幕,百官退朝。
以杨廷和为首的几名阁老並未跟隨人群散去,反而转身返回內阁值房,在夜深人静时,还有一件重要的密事要商议。
內阁值房中一片寂静,各自都在忙活著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交谈,屋內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大赦天下,拔除弊政,官员提拔或者贬謫……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位新君保驾护航,当然,这个航向是由他们来决定的。
“咚、咚、咚。”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三声极有分寸的敲门声。
不等在一旁侍奉的书吏去开门,杨廷和微微抬头,沉声道:“进来。”
他知道这是来找他的,新君刚刚登基,朝政未稳,这时候便第一件头等大事便是召首辅入宫奏对,共商国事。
果然如杨廷和料想的一样,门被轻轻推开,一名身著青色贴里的小太监躬身而入。
小太监快步走入屋內,仍然伏著身子低著头,不敢直视几位帝国柱石,面向杨廷和,微微躬身。
杨廷和不动声色,缓缓开口问道:“何事?”
小太监恭敬回答道:“奴婢奉皇上口諭而来。”
话音刚落,包括杨廷和为首的几名阁老纷纷起身肃立,向著传旨的小太监方向,微微躬身以示对皇权的尊敬。
“臣等恭听圣諭。”
几名阁老的余光或多或少的瞥了一眼杨廷和,这便是大明首辅了,百官之首,士林领袖。
就算是在暗地里为了权力斗得厉害,可面对国家治理,还是要请首辅入宫奏对的。
见几位稍稍站定后,小太监这才敢微微抬头,声音不大,却清晰的传入了值房內每位阁老的耳朵。
“奉上諭,宣梁阁老入宫奏对,商议国事。”
话音刚落,整个內阁瞬间陷入了死寂,偶有几道烛火燃烧发出的“噼啪”声,在值房內迴荡。
梁储猛地抬头,满脸的不可置信,几名肃立的阁老也是瞳孔骤然收缩,心里同样掀起了惊涛骇浪。
梁储微微侧头,下意识瞅了一眼身旁的杨廷和,看不出喜怒,隨即衝著传旨小太监方向揖礼道:“臣,领旨。”
伴隨著“嘎吱”一声关门声,內阁值房中重新陷入了死寂,无人说话,无人言语,气氛愈发压抑。
杨廷和端坐在主位,手里紧紧捏著一张关於漕运的文书,心神却飘去了別处。
面对新君故意忽视,失控感还是有的。
只不过宦海沉浮这么多年,他早就看穿了这点小把戏,心中冷笑一声,果然还年轻,稚嫩的离间计。
乾清宫暖阁。
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熜隨意斜倚在明黄软榻上,手里捧著一本《资治通鑑》,相较於那些圣人的书籍,他还是更偏好实用史书的多一些。
圣人的书是拿来给別人看的,治理国家还是要凭藉著帝王之术。
当然,圣人的书有时候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让天下臣民看到及知道他在读圣人的书籍。
就在这时,胖胖的黄锦垫著脚尖,无声无息走入,伏地恭敬道:“主子,梁阁老来了。”
朱厚熜將手中的《资治通鑑》隨手放在明黄软榻上,抄起早已备好的《尚书》,对著黄锦淡淡道:“请梁先生进来。”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他隨即装作一副在仔细翻读《尚书》的模样。
片刻后,梁储缓缓步入暖阁,面对朱厚熜方向,便要撩起前襟,行跪拜大礼,口中沉声道:“老臣……”。
然而,还没等他跪下去,朱厚熜便猛地从软榻上坐起,甚至顾不上穿脚下的软履,快步上前,稳稳托住了梁储的双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