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汉武帝活在史书里,说他千古一帝也好,说他残暴不仁也罢,多么华丽的辞藻也写不出他的真实,如镜中。

但是现在不一样。

刘进跨越歷史的长河,见到了有血有肉的汉武帝。

第一眼望去,刘进有些失望。

这不是他想像中的汉武帝。

他不该这么苍老,他应该神武威严,睥睨雄霸。

但刘进很快清醒。

汉武帝已经六十四岁了,在史书中他的岁月可以停留在壮年,但真实的岁月中,他也难熬时间的消磨。

“儿臣拜见陛下!陛下长乐未央。”

刘据稽首叩拜。

刘进紧跟著参拜,將心中的异样隱藏起来。

汉武帝道:“朕刚刚回宫,太子便急匆匆赶来,这是为了黎民百姓,来和朕爭论国事的吗?”

语气夹杂著几分不悦,甚至是质问。

说真的,刘进有些失望,觉得汉武帝不敢说这些带著个人情绪的话,好像在耍小孩脾气。

他可是继承了文景二帝衣钵的政治家啊,汉文帝阴,汉景帝狠,他是又阴又狠才对。

刘据回道:“陛下如果想爭论,儿臣没问题。不过此时拜见,是皇孙的意思。多日不见,他牵掛陛下。”

“哦?”

汉武帝应了一声,隨即目光移到了刘进身上。

剎那间,刘进感觉自己被一头凶恶的猛兽盯住。

前世的他可是特警教官,经常执行危险任务,面对各种穷凶极恶杀人不眨眼的匪徒,但都不如现在这般如临大敌。

而打量刘进后,汉武帝眉头一挑,有些意外。

只是几个月不见,这个长孙竟然变了样子。

以前的他斯斯文文,一身的儒生气,和他父亲一模一样。但是现在呢,却透著锋芒。

尤其是他的眼神,没有了之前的怯懦。

有点意思。

念头一起,汉武帝便问道:“这段时间,皇孙在做什么?”

“回稟陛下,孙儿读了一些书。”刘进回道。

刘据忍不住瞥了一眼刘进,很想提醒他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胡说八道,但想到这段时间刘进的古怪,还是忍下了。

但是汉武帝却有些失望:“读书虽好,但不能死读书,以免变得教条、迂腐。说说吧,读了什么书?”

“读了《榖梁传》。”刘进回道。

此话一出,汉武帝面容一僵。

汉武帝崇尚公羊学,而刘据推崇榖梁传,虽然二者皆为春秋三传,但是思想內容却不同。

一个是大一统大復仇,一个是贵贱有別君臣有分,以礼义教化治世。

常言道不同不相为谋,汉武帝说刘据子不类父,何尝不是因为两人的理念不同呢?

现在刘进说自己读的书是《榖梁传》,这瞬间让汉武帝提起的兴趣消散,並看向刘据,说道:“你不像朕,但你的儿子却很像你啊。子不类父?子类父焉。”

汉武帝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件事实,听不出任何的情绪。

刘据直面汉武帝,回道:“陛下,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即便是同样的经籍,每个人阅读后,都有不同的看法。进儿长大了,有自己的见解,为何要拘泥於像或者不像呢?像又如何,不像又如何?”

刘进顿觉心惊肉跳,没想到刘据这么猛,直接反驳汉武帝。

该死的史官,谁说刘据怯懦的!

“哼...几月不见,太子口齿更加伶俐了。”汉武帝轻哼一声,並没有因为刘据的反驳而发怒,而是说道,“民间父子像或不像,的確不重要,但太子是大汉的储君,將来是要继承朕的遗愿,要治理天下。你觉得以你所推崇的榖梁说,能守得住大汉的疆土吗?另外,朕是在反对你们读榖梁传吗?你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但是太子,你是否从《榖梁传》中悟到了自己的仁和知,而不是困於其中?”

刘据瞬间沉默,隨后,他摇了摇头,道:“儿臣愚昧。”

“诚实一直都是你的优点。”汉武帝道。

这句话不知道是夸奖,而是讽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