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启动一个新计划,”林默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在场眾人,“暂时命名为『星火工坊』。”

他阐述了他的构想:由“迴响光影”和“趣动视界”联合出资,但不以控股或收购为目的,而是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扶持平台。筛选那些具有独特创意和扎实能力、但在市场和资本层面遇到困难的中小团队,为他们提供低於市场价的共享办公空间、设备租赁、法律財务諮询,以及最重要的——接入“迴响光影”部分非核心项目的分包机会和“织梦网”的流量扶持。

“我们不做救世主,”林默强调,“我们只做『鼓风机』和『连接器』。帮他们把火烧得更旺,帮他们找到彼此,形成集群效应。目標是让这些『星火』能够自持地燃烧下去,甚至有一天,能反哺整个生態。”

这个计划听起来並不像能立刻產生巨大商业回报的项目,它更偏向於社会企业和行业基础设施的构建。

顾诚沉吟片刻,率先表態:“我同意。『趣动视界』的根基是创作者,生態的健康度决定了平台的上限。这笔投入,值得。”

杨思维也点了点头:“虽然直接收益慢,但长远看,这是在为我们自己,也为整个行业涵养水源。我支持。”

计划迅速得到通过。林默再次走到台前,亲自牵头“星火工坊”的筹备。他不再事无巨细地管理,而是搭建框架,设定原则,然后將执行交给专业的团队。

当“星火工坊”的招募公告悄然发布在行业內部渠道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引发了远比预期更强烈的反响。无数简歷和项目计划书如同雪片般飞来,其中蕴含的渴望与潜力,让负责筛选的团队都感到震撼。

林默偶尔会翻阅一些被推荐上来的、特別有代表性的案例。他看著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打磨剧本的编剧、那些用极低成本尝试视觉创新的导演、那些致力於记录边缘人群的纪录片团队……他们或许渺小,或许笨拙,但那份对创作最本真的热爱,与他初心何异?

余烬未冷,新柴已备。

在探索过宇宙的浩瀚与时间的虚无之后,他將目光收回,投向了那些在现实土壤中艰难生长、却依然努力绽放的,具体的“人”与“创作”。

新的旅程,以另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悄然开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