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冰与火之歌
《深空迴响》的拍摄现场,是一个被精密控制的环境。巨大的led虚擬影棚取代了传统的绿幕,实时渲染出的宇宙星辰、空间站內部、或是异星地貌,直接呈现在演员身后,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沉浸感。
林默很快適应了这种拍摄方式。他甚至比技术人员更快地理解了虚擬製片的工作流程和优势,偶尔还能提出一些优化拍摄效率的建议,令来自“趣动视界”的技术团队嘖嘖称奇。
拍摄並非一帆风顺。大量的专业术语台词、需要精准配合的特效走位、以及与多位外语演员的复杂对手戏,对任何演员都是巨大的挑战。
一场戏是国际团队第一次成功稳定接收信號后的激烈爭论。关於是否立即回復、回復內容应包含什么,科学家、工程师、语言学家、军方代表之间爆发了理念衝突。
长达五分钟的镜头,涉及中、英、德三种语言的高速对话,情绪从兴奋到质疑再到爭吵,节奏极快。林默(陆远)作为核心人物,需要掌控全场,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科学观点,又要敏锐捕捉每一位同事的反应,並做出层次分明的应对。
第一次排练,台词磕绊,走位混乱,情绪断裂。第二次,稍好,但语言切换仍不自然。第三次……第四次……
林默要求一遍遍重来。他不仅要求自己完美,也不断与对手演员沟通,调整语气和节奏,力求让这场爭论既专业可信,又充满戏剧张力。他的德语和英语口语在高压下飞速进步。
“抱歉,伯纳德,刚才我打断你的时机不对,我们再来一次。”“丽莎,你提出伦理质疑的时候,可以再强硬一点,我会用更冷静但不容置疑的数据反驳你。”
他的专注和严谨感染了整个团队。没有人抱怨,所有人都投入到这种近乎偏执的打磨中。
最终实拍时,镜头一气呵成。当导演喊“卡”的那一刻,现场安静了几秒,隨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场戏仿佛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真实发生的学术爭论,每一个人的观点、情绪、立场都清晰无比。
林默鬆了松领口(戏中服装),长长吁了口气,对周围的同事点头致意,眼神里还残留著陆远的锐利和疲惫。
导演张敏激动地挥著剧本:“完美!这就是我要的!顶尖团队该有的样子!”
然而,与拍摄现场这种“冰冷”的专业和理性並存的,是来自外界的“火热”关注。
《人间烟火》的票房和口碑持续走高,林默的表演被各大影评人反覆分析讚誉,甚至引起了主流媒体对那个年代国企工人生活状態的社会討论。无数综艺、访谈、时尚杂誌向林默发出邀请,片约和代言合同堆满了杨思维的办公室。
林默几乎全部推拒。他只在拍摄间隙,通过杨思维的手机,看了看《人间烟火》的一些重要影评和观眾反馈。
看到观眾被周卫国的故事感动,看到有人因为这部电影开始理解父辈的沉默,他感到一种不同於《黑冰》和《夜宵》的满足感。那是一种更沉静、更贴近土地的力量。
“思维姐,帮我和导演、丙燕姐他们说一声,我真的为他们高兴。”林默在电话里说,声音带著一丝沙哑(刚拍完一场情绪激烈的戏),“但我现在得待在陆远的世界里,出不去。”
杨思维理解地应下:“放心,这边有我。你专注拍戏。哦对了,徐昂导演的《夜宵》下个月也要上院线了,那边宣传问你能不能……”
“首映礼肯定去不了,录个id支持吧。”林默立刻说。徐昂对他有知遇之恩,这个面子必须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