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

刚辞职的刘宏昌也就只是接到水源村徐林春一家的预约,距离坐席还有十几天的时间。

他这么大的人总躺在家里也不合適,便想著要做点什么才能够让自己不浪费了这难能可贵的时间。

刘宏昌想起前世自己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安徽小伙靠著味道一绝的滷肉將一个小小的滷肉摊子做成了全国连锁的大公司。

他前世也吃过那家的滷肉,確实色泽红润,香气扑鼻,味道精妙绝伦,自己要是能够復刻它的味道,是不是也就能够在此生实现財富自由,从而弥补前世的遗憾。

想法永远是第一步,想要出人头地,就要付诸实践。

趁著有时间,刘宏昌骑上他的大二八便去了商店买自己要用的香料。

刘宏昌结合自己多年的厨师经验,再加上一些自己对於滷菜的见解,他列出的香料如下。

最基础的香料如下:

椒辣椒,八角小茴香,桂皮草果,麻椒香叶。

这些都是最常见的调料,自己在家滷菜放这些就已经完全够用了。

想要將滷肉做到好吃得让別人留恋忘返,还离不开以下这些调料:

白果白蔻,陈皮黄梔子,蓽茇丁香,山奈山楂,甘草砂仁,肉桂肉蔻,良姜白胡椒,蓽茇木香。

有了这些调料,才能做出来让人忘不掉的美味。

滷肉这种美食,肉类基础,调料就不能基础。

调料的配比不同就会味道不同,山楂放多了容易发酸,檳榔多了就会味重,蓽茇多了发苦,丁香味道太浓会没有食慾。

滷肉看似普通,实则是各种各样的香料在温度的作用下达成的一种平衡。

balance~

刘宏昌的理解是到位的,可此时在八十年代末期想要凑齐这些调料还是非常困难的。

他来到商店,將自己的调料都给店员看过,店员磕著瓜子,不耐烦地接过了单子,看完单子之后,这才不紧不慢地给刘宏昌找起了调料。

“辣椒卖光了,八角桂皮这里有,椒麻椒也有,香叶有但不多。”

就这样,售货员找了半天,才给刘宏昌凑齐了十二种调料,余下的还需要再去別处找找。

“给我各来上一斤,其他材料能帮我问一下能从別处调货吗?”

刘宏昌虽然也看出售货员態度一般,但不敢得罪,於是將一小包白塞到售货员口袋里。

售货员摸了摸口袋,原本不苟言笑的脸忽然就雨过天晴了,温和而礼貌地说:

“估计市里的商店有,咱们这里是没有了,对了,五里坡那里有个大集,里头卖好多东西,你可以去那里看看,价格比商店便宜。”

“我怎么把五里坡给忘了,哎!”

刘宏昌猛地拍了下脑门,这才想起后来很火的一个集市,现在人们都叫大集。

赶集是当时人们最热闹的一种购物方式,刘宏昌也很喜欢逛,但因为自己繁重的家务以及工作,结婚之后一直很少去,已经忘记了五里坡大集的规模。

来到五里坡大集,一条宽敞的路被两边的小贩以及行人围得水泄不通。

有人在大集上买著街头美食,油炸糕(北方一种用黍子做的美食),油炸馒头片。

也有人在摆摊卖从农村採摘的新鲜蔬菜,还有人一把椅子一副墨镜外加山羊鬍,估计是在算命。还有从广东进货卖衣服的,他们穿著最新潮的衣服,烫著爆炸头,戴著蛤蟆镜,手里拿著喇叭裤,供人围观而感觉不到一丝羞耻。

这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北方县城。

刘宏昌將他的三轮车锁在了大集的外围,然后独自一人拿著一个布袋子进去。

有卖鸡的小贩在那里费劲吆喝,围观的人不少,却没啥掏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