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在枯黄的草叶上凝结成霜,寒气刺骨。陆尘舟推开吱呀作响的茅屋门,呼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冰冷的空气中。左肩的伤口在持续的自我调理(利用月例灵石微弱灵气)和精心养护下,疼痛稍减,但依旧牵制著动作。他活动了一下略显僵硬的肢体,目光落在腰间那块温凉的青色身份玉牌上。

“贡献点:零。”一个冰冷的数字,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藏经阁的见闻如同火焰,点燃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也让他看清了现实的冰冷门槛。基础引气诀10点,灵植培育初解30点…这需要他完成多少份杂役工作?

他快步走向丁字区的杂役事务点——一处简陋的木棚。棚外已经聚集了十几名灰衣杂役,大多睡眼惺忪,神情麻木。管事张执事(一个面色蜡黄、眼神刻薄的中年人)正坐在棚內一张破桌子后,慢条斯理地翻看著一本帐簿。

“丁字三號圃,陆尘舟。”陆尘舟上前,递上身份玉牌。

张执事眼皮都没抬,接过玉牌在桌上一块巴掌大的、刻著符文的青石板上划过。青石板微光一闪,玉牌上浮现一行小字:“今日定额:青禾米圃除草、浇水(完成度0%)”。

“嗯。”张执事鼻子里哼了一声,將玉牌丟还给陆尘舟,“去吧。酉时前交还玉牌核验。超额一成,记0.1贡献点。”

0.1点!陆尘舟心中默算,这意味著他需要超额完成十天的定额任务,才能积累1点贡献!而一本最基础的引气诀,需要100天!

但他脸上没有任何不满,平静地接过玉牌:“是,张管事。”

陆尘舟回到丁字三號圃。眼前的半亩青禾米苗依旧蔫蔫的,在晨光中显得无精打采。他没有立刻开始除草浇水,而是先绕著圃田走了一圈,仔细观察每一株苗的状態,同时在心中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数据模型:

杂草分布密度: 东南角较密,西北角稀疏。

土壤湿度分布: 靠近水源(一条小水渠)的区域湿度较高,远离区域乾燥板结。

虫害跡象: 少数叶片有被啃食的细小孔洞,但未发现明显虫群。

灵气吸收效率: 在“观测者”状態下,他能清晰“看”到灵气粒子在靠近土壤表层时依旧迟滯,惰性能量场如影隨形。

基於这些数据,他迅速制定了高效行动方案:

除草: 优先清理杂草密集区(东南角),使用小锄头精准剷除杂草根部,避免伤及青禾米苗。动作乾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浇水: 根据土壤湿度分布图,对乾燥区域进行重点浇灌,水量精確控制(避免浪费或积水),对湿度尚可区域少量补充。利用小水渠取水,优化行走路线,减少无效往返。

除虫: 发现虫害叶片,立即摘除,並仔细检查周围植株,寻找虫卵或幼虫踪跡,定点清除。

他將科学管理中的“標准化”、“流程化”、“数据化”思维运用到了极致。每一步动作都经过计算,力求以最小的体力消耗和最短的时间,完成最优的工作效果。同时,他始终维持著“观测者”状態,一边工作,一边持续收集圃田的实时数据(灵气波动、土壤微变化、植株细微反应),並在脑海中不断修正优化模型。

不到两个时辰,定额任务便已高质量完成!圃田內杂草尽除,土壤湿度均匀適宜,虫害跡象被扼杀在萌芽状態。他甚至利用多余时间,对几株长势最差的青禾米苗进行了根部鬆土和微量灵气引导(尝试刺激其活性)。

他立刻返回事务点交还玉牌。张执事看著玉牌上显示的“完成度100%”,又瞥了一眼陆尘舟平静无波的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但隨即被惯有的刻薄取代:“动作倒是挺快。超额一成,记0.1贡献点。”他在帐簿上隨手一划,玉牌上的贡献点数字跳动为“0.1”。

“谢管事。”陆尘舟接过玉牌,心中毫无波澜。0.1点,杯水车薪,但积少成多。

“等等!”张执事叫住他,“杂役堂那边缺人手搬运石料,额外任务,一趟来回记0.05贡献点。干不干?”

“干!”陆尘舟毫不犹豫。蚊子腿也是肉!

杂役堂位於灵植园外围,靠近山脚。陆尘舟跟著几名同样接了任务的杂役弟子,来到一处採石场。巨大的青石条被开採出来,堆放在场边。他们的任务是將这些沉重的石条搬运到山腰一处正在修建的引气期弟子洞府工地。

石条沉重异常,每一块都需两人合力用粗木槓抬起。陆尘舟左肩有伤,只能选择较轻的一端。冰冷的石条压在肩头,伤口传来阵阵刺痛,但他咬紧牙关,调动微弱的灵力护住伤处,步伐沉稳地跟上队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