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三號圃田的泥土在指间碾磨,那股沉闷的、阻碍灵气流转的惰性能量感,如同跗骨之蛆,縈绕在陆尘舟的心头。茅屋的木桌上,陶罐里分层的土壤样本和蔫黄的青禾米苗,是他初步的实验成果,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他需要知识!需要理解这种惰性能量的本质,需要找到清除或转化它的方法!

“贡献点…”陆尘舟摩挲著腰间那块温凉的青色身份玉牌。杂役管事冰冷的话语犹在耳边:“杂役弟子,月例灵石一块,糙米十斤。欲得功法、丹药、符籙、典籍,需以贡献点兑换!除草、浇水、除虫、照料灵植,皆有定例功绩。超额完成,或有特殊贡献,经管事核定,可获额外贡献点。”

但在此之前,他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灵植园的工作暂时按部就班,他需要利用有限的自由时间,去接触宗门最基础的智慧宝库——藏经阁。

午后的阳光碟机散了部分寒意。陆尘舟处理完圃田的例行浇水除草(他刻意控制效率,保持“合格”水准,避免引人注目),便向负责丁字区的执役弟子打听了方向,朝著外门藏经阁走去。

穿过一片片整齐的灵田,越过几道山涧小桥,一座宏伟的建筑出现在视野尽头。那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七层塔楼,飞檐斗拱,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著温润的光泽。塔身由一种不知名的青色玉石砌成,表面刻满了密密麻麻、流转著微光的符文,构成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防御与聚灵复合阵法。塔楼周围灵气氤氳,比灵植园浓郁数倍,空气中瀰漫著淡淡的墨香和岁月沉淀的气息。

这便是青嵐宗外门藏经阁!知识的殿堂!

陆尘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渴望。他加快脚步,来到塔楼正门前的广场。广场上铺著光洁的青石板,零星有穿著外门弟子青色道袍或杂役灰色短打的弟子进出。塔楼大门敞开,门楣上悬掛著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三个古朴苍劲的大字——“藏经阁”。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激动的心情,迈步走向大门。然而,就在他即將踏入门槛时,一股无形的阻力凭空而生!仿佛撞上了一堵柔韧而冰冷的墙壁,將他轻轻推了回来。

“身份玉牌!”一个冷淡的声音从门旁传来。

陆尘舟这才注意到,大门內侧左右各站著一名身穿深青色劲装、袖口绣著银线云纹的守阁弟子。他们气息沉稳,眼神锐利,修为明显高於之前的守山弟子。说话的是左边那位,面容方正,眼神淡漠。

陆尘舟连忙解下腰间的身份玉牌,双手递上。

守阁弟子接过玉牌,指尖在玉牌上一抹,一道微弱的青光闪过。他瞥了一眼,面无表情道:“杂役弟子,陆尘舟。权限:一层基础杂书区。不得擅入其他楼层。不得抄录,不得损坏典籍。停留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一个时辰。违者严惩!”说完,將玉牌拋还给陆尘舟,不再看他。

无形的屏障消失了。

陆尘舟握紧玉牌,心中瞭然。权限限制,意料之中。他不再迟疑,迈步走进藏经阁。

阁內景象豁然开朗,却又让他心头微沉。一层空间极为广阔,高逾十丈,一排排巨大的、顶天立地的乌木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尽头。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放著无数典籍,捲轴、竹简、玉简、兽皮书…材质各异,年代不一。空气中瀰漫著浓郁的墨香、纸张的霉味、以及一种沉淀了无数岁月的厚重感。

然而,这浩瀚的书海,绝大部分区域都被一层淡淡的、半透明的光幕笼罩著。光幕上符文流转,散发著强大的禁制波动。只有入口附近一小片区域,大约十几个书架,没有光幕笼罩。书架上的书籍也明显陈旧许多,材质普通(多为纸质),摆放隨意,甚至有些蒙尘。

那里,便是杂役弟子和部分低阶外门弟子能接触的“基础杂书区”。

陆尘舟走到这片区域。书架上的標籤写著:《东蘅洲风物誌》、《基础草药辨识》、《常见灵兽图录》、《凡人武学精要》、《青嵐杂役须知》、《百工技艺入门》…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却无一涉及修炼功法、阵法原理、丹道精要等核心知识。

知识壁垒,赤裸而冰冷。

但陆尘舟眼中並无太多失望。对於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异乡人”来说,这些基础常识,正是构建世界观、理解这个社会的基石!他如饥似渴地扑向了书架!

他首先拿起一本厚厚的《东蘅洲风物誌》。纸张粗糙泛黄,墨跡有些模糊。他快速翻阅起来,如同海绵吸水:

地理: 东蘅洲位於天玄大陆东南,多山岭丘陵,气候温润。青嵐宗为洲內三大仙门之一(另两大为玄丹阁、万剑宗),辖下凡人国度数十,人口亿万。

歷史: 上古大战(绝天地通)传说,仙魔陨落,传承断绝。近古宗门崛起,划分势力。青嵐宗立派三千余年。

势力: 仙门、修真家族、散修联盟、凡人王朝。等级森严,仙凡有別。

货幣: 凡人用金银铜钱。修士通用灵石(下品、中品、上品、极品),以及宗门贡献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