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汴梁故旧
玄渡老和尚低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接著连续念了一段经文后才对著刘峰说道:“你认识龚庆吗?”
“那个龚庆,铁爪神鹰吗?”
玄渡老和尚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你觉得你和铁爪神鹰比,你能有几成胜算。”
这话一出,刘峰的脸色立马就变得很难看了。
“师叔,怎么,龚师兄出事?”
玄渡老和尚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说道:“你猜的没错,你龚师兄,因为这件事,带领二十多位好手,结果全军覆没。”
“就他自己逃到少室山附近。如果不是我相救,恐怕也活不下来。”
这一番话打消了刘峰询问的心思,他和铁爪神鹰真打起来恐怕也就是五五开。
自己这铁布衫厉害,他的鹰爪功也不是吃素的,算起来,他比自己还早拜入五年左右。
平日里因为鏢局生意,倒也算熟悉,知道都是靠著少林吃这一碗饭的,逢年过节拜山门自然就能碰到。
刘峰一开始还颇不以为然,当听到玄渡说出这件事后,立马哑了火,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张砚见客厅里气氛沉默了起来,赶紧打圆场说道:“师伯,我饿了。”
刘峰擦了擦脑袋上不存在的汗,对著张砚投了一个感激的眼神。
“啊,饿了,是吧,师侄。”
张砚装作乖巧的点了点头。
“今天你是第一次来汴梁,我刚才已经託付人,去买李家的炒栗子,这是一绝。”
“回头买来了,你和师伯都尝尝。”
“师伯,你久居汴梁,有什么好吃的,也给我讲讲。”张砚在一旁烘托气氛的说道。
这刘峰看著五大三粗,到底是成为总鏢头的人物,到底是八面玲瓏。
刚才也是一时情急,故而说出一些不经过大脑的话。
现在恢復了冷静,其中问题自然就按下不表。
面对张砚递出来的台阶,刘峰就滔滔不绝的讲起了汴梁城的风土人情。
说到一半,却再次沉默了下来,张砚见气氛冷淡,忽然询问到“师叔,你说的真吸引人,我也听的正过癮,你怎么不讲了。”
刘峰嘴唇蠕动了蠕动,缓缓的说道:“我想我师父他老人家了。”
“他老人家抚养我长大,对我恩重如山。”
“下山后每次想行孝道,让师父他老人家下山来这边享几天轻福,结果都是被他老人家拒绝。”
“玄难师兄身体很好,你不用掛怀。”
“我前些日才和他一起在寺中达摩院里钻研摩訶指。”
玄渡老和尚在旁边接茬道。
“想我学艺有成已经近十年了。”
“这十年来,除了三节一寿才有空拜会恩师。”
“其他时间都忙於这些俗务。等我等过些年,孩子长大了些,必定回到寺中,常在师父跟前聆听教诲。”
“玄渡老和尚清诵了一声佛號“刘师侄,不要介怀,只要心中向佛,只要无论在哪里都可修行,都是心在灵山,阿弥陀佛。”
张砚在旁边听的直打哈欠,自己师傅和师叔两人怎么又聊起来出家和佛法,怎么都是这般,真不知道出家有什么好的。
自己可说什么不出家,媳妇都还没娶呢。
两人聊到副总鏢头过来讲几次饭菜已经准备好了还没有谈尽兴。
刘峰对著玄渡老和尚说道:“玄渡师叔,今天晚上咱们就简单吃些,明天中午我好好办上一场。”
玄渡老和尚赶紧施礼道:“不用麻烦了,你在寺中多年,又不是不知道,咱们都是过午不食。”
刘峰在一旁劝解道。“师叔,这里又没在寺內,您隨便吃些垫吧垫吧。”
“况且还有师侄在这里,您老人家不吃晚饭是戒律。”
“师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可扛不住。”
最后玄渡在刘峰的劝说下坐上了饭桌夹了几筷子菜。
在饭桌上,刘峰向张砚询问了一下年纪,並问了问拜师的经过。
张砚不好解释,只能编了一个理由搪塞了过去。
这一顿饭吃的也算宾主尽欢,只是玄渡老和尚有些心不在焉。
显然到了汴梁也不能让他安心,生怕明教有追兵追来连累了自家师侄。
到了汴梁,玄渡老和尚就对张砚放鬆了许多。昨夜因为在饭桌上两人又再次討论起佛法和武学。
刘峰平常见不到自家师父,在鏢局內又是一言九鼎,不好找人討教武学。许多修炼中的疑难,自然难以弄清
这次玄渡师叔过来汴梁办事,好不容易过来一趟,自然要好好请教。
玄渡身为达摩院中人,可不光光对拈指研究颇深,对於硬功之类也有涉猎和研究。
由於住在刘峰的鏢局中,还是自己的师侄,自然不能有所藏私。
赶了一天的路,张砚本身就累的不行,只想回屋早些睡觉。
但是自家师伯和师叔谈兴正浓。自己不好意思独自离开。
又想听一听两人对武学的见解,结果离自己现在的境界太过遥远。自己反倒是听了个昏昏欲睡。
张砚吃完饭后,就双手撑在桌上,托著下巴听自家师祖和师叔两人在那里谈论武学。
最后还是刘峰见自己这个师侄,困得实在撑不住了,便让张砚先回屋睡觉了。
那一刻,张砚对刘峰的感激简直达到了顶峰,匆匆对这两位长辈施了一礼,就自己先回屋休息了。
到了次日清晨,本来玄渡老和尚还想让张砚起床练武。
但是又转念一想,这几日的精神紧绷,不仅累坏了自己,就连张砚也跟著精神恍惚,否则昨夜也不会让张砚先回屋休息。
想到此处,玄渡老和尚就对张砚放了个假,让他好好睡上一次大头觉。
至於张砚,也果然如玄渡老和尚猜测的那样,心中的一口气鬆懈了下来。
回到自己屋中,隨意抹了抹身子,就躺在床上一觉睡到中午时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