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的守卒目光锐利,盘查著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的口音是硬朗的汴京官话,张砚和玄渡老和尚缴纳了入城税,隨著人潮,缓缓穿过那漫长而略显昏暗的门洞。

踏出城门洞的阴影,真正的震撼才扑面而来。

正午的阳光透过飞扬的尘土,洒在望不到尽头的御街上。

青石路面被车轮磨得光滑如镜,宽达二百余步的街道,足以容纳帝王的仪仗。

街道两旁,朱漆杈子后面,是鳞次櫛比的店铺:酒旗招展的正店,门口伙计高声吆喝;

绸缎庄里,五彩锦缎晃了人眼;香药铺飘出神秘而昂贵的异国芬芳。

空气中,刚出笼的包子蒸汽、油炸果子的焦香、妇人鬢角茉莉的甜香,与牲畜的腥臊、沟渠的湿气混合在一起。

“师祖,当真是热闹呀!”张砚望著这北宋的都市,《清明上河图》的实际取景地,喃喃自语道。

这样的城市才符合张砚对於古代的想像,这样的城市才適合成为天下第一城。

张砚有些好奇的问道:“师祖,咱们直接去相府吗?”

玄渡也是长长的鬆了一口气,近十日的谨慎,到了此时,化作一声嘆气。

“恐怕现在还是去不得的。”

张砚抬头望了望玄渡老和尚。“为什么呢”?

“相府的门规森严,不经允许,恐怕见不上王相的面。”

“而且王相爷这么多年改革,得罪了不少不该得罪的人,明里暗里保护他的人很多,没有他的点头,恐怕近不了身。”

“那咱们有方丈师叔祖的信不行吗?”

玄渡老和尚摇了摇头。

“好吧,师祖,那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先去附近咱们少林寺俗家弟子开设的鏢局落脚吧。”

玄渡老和尚带著张砚穿过几道街道。

来到了略微偏僻的路口,路口的东北角就是有一家鏢局。

这鏢局倒是显得颇为排场,离得老远,就看到几面大旗飘荡。

走到近处,牌匾上写著几个大字“镇开鏢局——玄慈”

“行呀,这老和尚真不愧是商业奇才,和后世某一个进去的方丈有一拼。”

“额,好像就是一模一样。”

门口几个趟子手站在门口守候著,一身劲装打扮,看著就颇为威风。

看到玄渡和张砚走了过来,其中一位赶紧迎了上去,对著玄渡说道“二位朋友,是押鏢还是取鏢”

玄渡摇了摇头,对著这位趟子手说道:“既不取鏢,也不押鏢,今天过来找你们的总鏢头刘峰刘鏢头”

在路上的时候玄渡老和尚已经给张砚介绍了刘峰和少林的渊源。

他少年时家破人亡,被玄难老和尚收入门下,收养在寺中。

长大后出来闯荡,到了现在闯荡出来这样一番基业。

少林寺的弟子来汴梁办事都在他这处落脚。

那趟子手一听玄渡老和尚要找自家总鏢头,便知道这是少林寺来人。

赶紧对玄渡老和尚躬身行了一个佛礼。不知道大师法名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