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叔父教我。”陆骏不解拱手。

陆康目光深远:“以后看事,要先看大,再看小。谢家此番替我造势,必是想要我陆家之盐,可你別忘,庐江也有盐,只不过庐江之盐多依赖咸泉、盐土煎煮,產量少,成色粗,而且这庐江之盐,还是乔家命脉。

他此番能立下军功,多亏了乔家在后钱粮鼎力支持。可一旦他官职落定,坐镇庐江,又与我陆氏结成盐利之盟,那么乔家於他的助力就会大大下降。到那时,只用看看他如何对待乔家,便能知他心性之厚薄。”

“叔父英明!”

陆骏神色一振,眼中豁然开朗。

乔家的命脉就是庐江盐,不仅是庐江本地盐场基本都被乔家控制,整个庐江的食盐市场也都归乔家,毕竟盐卖出去,才能换真金白银。

当然,因为庐江盐產不多,所以谢渊找陆家合作贩盐,本身问题不大。

关键在於——谢渊从陆家拿到盐后,往哪卖。

自然是庐江本土最好卖。

谢渊此番功成,官职一下来,便是手握兵符,坐镇要津,虽然根基依旧远不如乔家深厚,但如今这年头,手里有兵就是老大。

谢家往后真要在庐江卖盐,凭其兵权在握,无人敢阻。若欲销往他郡,则要面对巨大的压力与成本增加。

可江东盐进了庐江,乔家利益必然受损。

乔家对谢渊有提携之恩,甚至在火烧白石渡口之前,乔老太爷为表诚意也为给谢渊鼓气,都已给谢家递了红纸,欲让大乔与谢渊定下婚约。

“如此帮扶提携之恩撞上宗族发展大计...”

“那谢家子,会如何做?”

陆骏思绪万千,而陆康则不同,他接触过谢渊,对谢渊的心性有几分把握。

更何况...

——“父老们记住了,此番施粥,乃是天子悯民,特赐救命粮!尔等今日能食此粥,全赖陛下仁心、朝廷开仓。当念圣恩,莫谢私门!”

走在满是灾民的街头,听著谢家部曲一遍遍高声宣示粥粮来源,陆康眼中更多了一分欣赏。在如今这天下,就算是满街饿殍、易子而食,也不能打著私人旗號賑灾,此乃大忌。

“只拿军功,不收人心,这些细节都注意到了。”

“勇猛如虎又心细如丝,当真难得。”

“只希望別在乔家这事上犯糊涂才好。”

看著城头那迎风招展的“谢”字旗,陆康眼中多了一些期许。

虽然与谢渊的接触不多,但他对谢渊的性格已经有了些了解。陆家如今风雨飘摇,若是能拉到谢渊这种將才做盟友,其实也不错。

也是因此,陆康此时,竟也稍微替谢渊考虑了一下。

虽然对於封赏之后的谢渊来说,乔家的作用可能没那么大了,但此时朝政已经被宦官把控。因此就算有周家帮忙开口邀功,就算功劳泼天...

若无重金打通中常侍门路,奏章照样沉於案底,拖个好几年都正常。

可谢家底蕴太薄,纵然掏空家底,也凑不出这钱。

周家乃清流,出了这钱若是被宦官知道,谢家便死无葬身之地。

此时就算是那大司农周忠,想在朝堂上帮谢渊说话,都是要用些手段,將周家与谢家撇清干係。甚至是人情委託类似汝南袁家、弘农杨氏还有太原王氏这类立场相对中立的士族帮忙进言,才行。

如今的谢家,还有最后一关要过——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