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谢渊眉头微微一皱,但心里也有数。

虽然陆康不是居巢县令,但此番剿匪是陆康组织,因此,居巢陷落的首罪,自然也非陆康莫属。虽然只是陷落一天,关键原因也是黄家弃守城门,可这事依旧是捅破了天。

接下来,陆康就算不至於被朝廷下狱问罪,也难逃罢官归田之局。

霎时间,这內库之中的气氛,也变得有些唏嘘。不过还好,甘寧这廝是个没心没肺的傢伙。

见眾人垂首不语,他倒閒不住,目光一扫,竟在架上瞥见一支象牙號角。

好奇之下,抄起便吹——

“呜——!”

一声突兀长鸣撕裂寂静,眾人都被嚇了一跳,但气氛也活跃起来。

“你这夯货搞毛呢!”

谢渊也是一哆嗦,旋即笑著摆摆手,“行了行了,此间皆是自己人,我也就不浪费时间了。这黄家家產,八成归我周乔谢三家。余下两成,曹兄、许兄平分。若觉庐江地契带在身上不便,尽可来我三家兑成金帛,如何?”

说到这里,曹操许褚都没什么异议。

一来此番他们虽然出了不少力,但是个人都知道功劳最大的是谢渊。

二来,比起还未起势的谢家,曹许两家都是百年的地主豪强。黄巾起义时,许褚能聚万户守乡,曹操老爹曹嵩过些年也能在西园买到太尉。

如此实力,说两家是富得流油,都算是太含蓄了。

双方都不太在乎钱財,更关心的都是...

感受到两人的目光,谢渊笑道:“至於军功——唐郡丞今晨已至军帐,正在亲擬功状。我知二位不会久居庐江,故已与郡丞商定——此役之功,不授田宅兵甲,而折为察举之额。如何?”

“察举之额?!”

曹操与许褚对视一眼,眼中皆是一亮。

——东汉取士,唯重察举。

孝廉由郡守举,每郡每年只能举一到两人。被举孝廉者,多数先到洛阳为郎,数年后外放,当个县令县丞——起点虽没那么高,但身份清贵,前途无量。

茂才更贵重,需要由刺史察举,每州每年也只能举一到两人。

被举茂才者,常直接任命县令、郡丞、州从事,更优秀者甚至可直入尚书台、三公府等中央核心部门为掾属,被视为国之俊秀,晋升更快。

当然。

因为名额有限,两人又都是豫州人,因此这举孝廉茂才之事,隶属扬州庐江的唐郡丞只能將其功劳上奏朝廷。要具体落实下来,还得两人回到豫州本土再运作运作。

但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两家都不是什么寒门小姓,根本不缺人脉,缺的都只是战功。

当然,两人所分之功比起谢渊来,那还是萤光见皓月,但两人此前带兵来庐江时,三方兵马合计不过六百,谁敢奢望军功?

曹操起初只是见张宝异动,想死守舒县搏个忠勇的名声,以洗士林对阉宦之后的成见。

许褚更是啥也不知道,主要是觉得与甘寧对胃口,所以才带兵来助,临行还给家中老母笑言:“若能斩首十余级,换些赏钱归乡,便算不虚此行。”

彼时莫说举孝廉、举茂才,便是一纸军功簿,亦不敢妄想。哪曾料,一场寻常剿匪,竟成平定郡县、安集流民之泼天大功!

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此役千余兵马能以寡胜眾...

白石渡口一战,周瑜必然首功。

可能收服居巢,则九成都是因为谢渊奇谋勇武。但谢渊却不贪全功,反將察举之阶、军功之实,一一为二人筹谋周全。

一时之间,曹操与许褚望向谢渊的目光,不止是感激与欣赏,更添了几分由衷的敬重与亲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