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谢家有郎初长成
乔老太爷眉头紧锁,指节无意识地敲著栏杆,似在咀嚼这两个字的分量。
蔡氏蒯氏之於荆州,就相当於乔家之於庐江,虽然不掌郡务,可实际上郡守陆康想要能政令通达,都必须与他们合作。可荆州是一州,九郡百城;庐江只是一郡,偏安一隅。
真要横向比,蔡蒯之重,当比东吴顾、陆、朱、张,乃是能左右一州气运的地脉之主。
谢三爷皱眉说道:“周大人的意思是...那曹家可能会骑墙?”
“很大概率如此。”
周尚无奈摇摇头,“我家书信与蔡家人情两两相抵,那曹家此番过来,只能是为军功。他们为军功而来,自然是哪边好拿军功帮哪边。不过...这是危机,但也是扬名立万的绝佳时机。”
说到这里,他走到栏杆边上,看了看还在桃园之中喝酒谈笑的谢渊等人,眼神复杂又带有期许。
“四百部曲,对黄家千军,再加巢湖上万水贼——若能贏下此战,你家大郎,我家瑜儿便是真正名扬天下!他们的名字,將刻进州郡捷报,传遍三辅九卿,天下士子之耳——真正,名扬天下!”
夜风猎猎!
豪言如雷,震得楼台似颤。谢三爷呼吸一滯,乔老太爷喉头滚动——两个老狐狸,竟被这醉语,激得心头狂跳!
而在这时,已经三分醉意的周尚看看桃树下与谢渊言笑晏晏的大乔,又回过头看看乔老太爷,笑道:“届时,那陆康也再无话头压制你这一心想著嫁孙女稳家业的老狐狸,就连庐江乔公名头,未来说不得也要换换了。”
“哈哈哈,但愿如此!”
“是一定如此!来!干!”
.
舒县乃庐江郡治所在。
虽比不得洛阳、宛城那等百万烟灶、十里不绝的中原巨邑。可城郭也是连绵五里,街巷纵横如织,常住人口早已越过十万之数,乃巢湖西岸的咽喉,杭埠河畔的明珠。
沃野百里,稻浪翻金,鱼米之利甲於江淮。商旅如织,舟车塞道,南来北往必经此地。
特別是近几日,隨著距离陆太守订下的剿匪之日越来越近,舒县之中的氛围也是越来越热烈。
“你们听说没?那谢家大郎今早就带人出了东门,直奔城外军营——坊间都说,今日就要开拔去巢湖!”
“真的假的?这等军机,竟也能从军营漏出来?!”
“我哪知道真假!可满城都在传!不过...听说那谢家大郎,拢共只带了四百兵马——巢湖水匪上万,这仗,怎么打?”
“难!四百人进巢湖?怕是连湖里的鱼虾都餵不饱!我看啊,这头功,铁定是黄家的!”
“那可不一定,听闻那谢家大郎天生神力,有万夫不当之勇!况且还有那巴郡锦帆眾和譙县许家助阵,说不准还真有机会!”
——市声鼎沸,人潮如织。
街角的“胡麻肉末烧饼”摊前,热气腾腾,油香四溢。
几个绸缎商贾围坐矮桌,压低嗓音,细细討论。而在他们旁边,那面写著“十五钱三个”的粗布幌子下,一个面容冷峻、指节粗大的中年男人,正咬下一口滚烫的肉饼。
听到时“谢家大朗万夫不当之勇”“巴郡锦帆眾”“譙县许家”,他咀嚼的动作,骤然一停。
“將军...”
看到他这微表情,同桌吃饭的年轻男人皱眉,可將军二字刚出口,那中年男人锋利的眼神就颳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