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寻阳县,码头喧囂。

江船靠岸,缆绳绷如弓弦,脚夫赤膊吆喝,肩扛重货踏著木板噔噔作响。

临江的二层酒楼外,酒旗斜挑,上书“沽酒”二字。

临窗处,两位绸衫商人捧著粗瓷碗,就著酱菜啃胡饼,碎渣掉进鱼汤里,也懒得捞。

“你听说没?谢家大公子在青芦盪把那伙水贼给端了!”

“嘿,早传遍了!前日那传令汉子,提著李飞熊的脑袋在闹市走了一圈——眼珠子都烂了,舌头拖到下巴,嘖!苍蝇都绕著飞。”

“可不是嘛,听说谢大公子亲自断后,一箭射翻三个跳船的贼头,当真神勇无双!”

“是啊,那青芦贼盘踞一年有余,上百號人,往日里官兵都奈何不得,竟不料被这少年郎剿了个乾净。”

胖商贾咽下一口饼,眼中放光:“你说,咱们县令大老爷,会给他什么奖赏?可会像寿春孙文台一般,封个佐军司马?听说周乔两家都欣赏他得很呢。”

对面的瘦子却摇摇头,筷子尖挑著鯽鱼腹肉,凑近低声道:

“你啊,还是来我们寻阳来的少。庐江地界,虽然是周乔黄李,但郡守却是那江东陆家的陆康陆大人。

朝廷为什么派外人来坐镇庐江?说白了就是制衡周乔两家。

那陆大人当年上任时,就特地扶持了黄家的黄宽当咱寻阳县令。这谢家若是在舒县皖城,军功都好说,可在咱这寻阳...估计要不了多久就有好戏看了咯。”

胖子猛然一惊,筷子差点掉落:“你说的黄宽黄老爷,可是荆州兵曹从事——黄祖黄大人的堂弟?!”

“是也。”

眼见自己见识震惊胖子,瘦子嘚瑟一笑:

“庐江黄家与周家有些类似,都是早年分过家。不过周家是咱庐江本土士族,只是因为当年在桓帝时期接连出了周景与周忠,號称两代三公,在朝堂站稳了脚跟,所以很多庐江周家人才北上去了洛阳发展。

而黄家不同。

黄家不是庐江土著,他们本支出自江夏。

当然,不是那个有黄香大人、黄琼大人与黄琬大人,號称三代三公,三世冠缨的江夏安陆黄氏。而是如今在荆州担任兵曹从事,负责郡县治安,剿匪调度以及兵员徵发的黄祖大人的黄家。

这下你明白陆康陆大人为什么要扶持黄家了吧,这黄家本身实力不够强,但外有黄祖大人帮扶,也不算太弱,周乔两家轻易也不愿招惹。这时那陆大人稍微提携一下黄家,就能用黄家牵制周乔两家,还不用担心黄家失控。”

“真是一招妙棋!陆大人果然厉害!”

胖子讚嘆不已,瘦子笑道:“就是如此,而现在黄家家主黄宽大人在寻阳当县令,那谢家大公子却与周乔两家一路,焉能有好果子吃?”

瘦子说的兴奋,而在此时,酒楼下方,一队士兵快步跑过。

士兵们態度蛮横,掀翻路边菜摊,老婆婆跌坐泥地,哭喊无人理。

领头那位骑著骏马,歪七梭八披甲的男子却是不在乎这些。

他只是打个哈欠,不爽望向江边,“老头子想什么呢,竟然让我跑来接那商贾之子。有这閒工夫,我还不如去会会那金家娘子呢,她相公今日正好不在家。”

“少爷此言差矣,老爷让您过来,可是有深意的。”

旁边一个师爷模样的鼠须男子赶紧安抚。

披甲少爷一愣,挑眉道:“什么深意?无非不就是想让我给那谢家小儿一个下马威吗?”

“非也非也。”

鼠须男子凑到马边,小声道:“老爷这次让您过来,可不是单纯做做样子,那谢家小儿据说这次在青芦盪抓了不少贼寇。可他区区一个商贾之子,如何能承的起如此天功?简直是暴殄天物!”

“恩?”

听到这话,黄家大少爷黄宣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

“小人已经安排好了,等会儿那谢家小儿船行至江岔口,咱家的二十精锐部曲便『恰好』赶到。若是那谢家小儿识趣,主动把功劳吐出来倒还好说,赏他一两首也未必不行,可若是不听话...”

说到这里,鼠须男人看了一眼身后士兵,“少爷大可直接给他扣上一个通匪的帽子!先拿他下狱,大刑伺候,不怕他不服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