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丕公子府中还搜出了与那条毒蛇相似,毒性稍弱的幼蛇。如此有备无患的后手,其自食恶果的事实,难以推翻!”

荀彧抬起头,目光坦诚地迎向曹操审视的眼神:“丞相爱子心切,才会对冲公子生疑,臣能体谅。

但,恕臣直言。丞相对冲公子宠爱有加,然丕公子对世子之位渴望已久,其对冲公子的忌惮,亦非一日。

此次或因丞相愈发看重冲公子,心急之下行事难免仓促毛躁,致其百密一疏,惨遭反噬。

此乃相府世子之爭,因丕公子一念之差酿成悲剧。冲公子或是……侥倖逃过一劫。”

曹操听完,久久沉默。他再次看向桌案上的卷宗,又將整件事情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儘管心中疑虑未完全消融,但荀彧冷静的分析和许褚查明的铁证,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结论。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次睁开时,眼中多了几分疲惫和深深的无奈。

“罢了!”曹操將卷宗推到一边,声音低沉:“或许…或许真是如此吧。”话说到此,他无力的挥了挥手:“好了,你且下去吧。”

书房內的烛火,依旧摇曳不定。曹操深邃的眼眸中,仍旧埋藏著一丝猜忌。

只是,现实还有许多事情等著他去处理,理智让他暂时將这一切都压在了心底。

曹丕的事情告一段落,司马懿仍旧按照曹操的要求,每日与曹冲探討课业。

不过半月,司马懿便清晰的感觉到,这位冲公子的聪慧,远超一个十三岁少年应有的界限。

他惊奇的发现,曹冲对时局的洞察,对人性算计的理解,甚至带著一种……早已预知的诡异透彻。

有时,他在教授经史子集的间隙,会“无意间”翻出许多关於“屯田、水利、吏治、军事、兵法”一类的文书卷宗。

而曹冲对这些知识的领悟速度,可谓一点就通,毫无滯涩。

就连偶尔发问的角度也极其刁钻。经常让他这位“老师”都暗自心惊,需沉著应对。

教这样的学生,司马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却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日,他缓步走回自己在丞相府西侧的简陋居所。

此处虽由曹操安排,但屋內陈设简陋,位置偏僻。与他如今相府公子老师的身份格格不入。

这也反应了,他在曹氏集团中仍不受重用,还未完全得到曹操信任的尷尬地位。

窗外月色冷清,映照著他古井无波的侧脸。此刻,他的內心波涛暗涌,仿佛正在经歷一场关乎生死的心理斗爭。

他司马懿,河內温县司马氏子弟。家族虽称得上是名门望族,但在这乱世之中,早已不復昔日荣光。

他自负才学过人,有名扬天下之志,却不得不隱忍蛰伏。甚至一度装病,拒绝曹操徵召。

如今虽已出世,並在曹操手下谋得一官半职,却仍如履薄冰,心中不敢有一丝鬆懈。

曹操乃乱世梟雄,生性多疑,手下谋士眾多,想在他手下出人头地难如登天。

所以,只能著眼於相府的几位公子当中。

然放眼曹操子嗣,他並非没有衡量过。

曹彰,一介武夫,衝锋陷阵或可,运筹帷幄,治国安邦,绝非其所能!

虽性情直爽,易於掌控,但辅佐此等庸主,即便一时得势,终难成大事。

更可能因其鲁莽,而招致灭顶之灾。如此看来,此人並非良选!

曹植,才华横溢,文採风流,確有人主之貌。但其放浪形骸,恃才傲物,身边之人多是文人墨客。

自己这等精於算计,隱於幕后的阴诡谋士,恐怕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曹植要的是能与他吟风弄月,唱和往来的门客,而非一个能帮他夺取天下,稳固江山的权谋家。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也不是识人的明主。

唯有曹冲……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此子年幼,却已初显崢嶸。聪慧绝伦,一点就透,更能举一反三,假以时日,必非池中之物。

更重要的是,此刻的他,身边无人可用。曹操对他保护固然严密,但其真正能倚重的心腹却几乎没有。

司马懿想要站上曹氏这艘大船,他必须找到一个能让他站稳脚跟,且最终能掌舵的继承人。

曹冲,是目前唯一,也是最合適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