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朱元璋轻哼一声,“那就是西晋的『洛阳还是太城市化了。』和后梁的『见到儿媳妇的第一眼,我就知道这儿子养得真值。』以及北宋的『准金一千锭,听任帅府选择。』?”

朱標心里一咯噔,额头冒汗:“父皇,这怎么能比?藩王们都是我的亲兄弟,儿子做不出这种事。”

“亲兄弟?”朱元璋嘴角露出一丝残酷的嘲笑,“那就是周朝的『你去东夷人的地盘上建国,我留在宗周做天子,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咯。”

“以及汉朝的『你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宗室了,现在应该换你来养我了,如果你养不起的话,我就宣布你不是我的宗室。』”

朱標脸一下子白了,张著嘴说不出话。

朱元璋看他嚇著了,语气缓和下来:“咱不是嚇唬你,只是想让你知道,人心靠不住,血脉也靠不住。唯有手段。”

“什么手段?”朱標下意识问。

朱元璋摇摇头,“你只想著效仿旧制,可强盛如唐朝,也出现了『宗室越多,叛军越多,叛军越多,宗室越少,所以宗室越多,宗室就越少』的情况。”

“甚至南齐出现了『我宗室的宗室不是我的宗室』的例子。”

“古时旧制虽好,但不一定適合大明,不能硬套例子,就比如秦朝的宗室,始皇帝没死的时候他们就是宗室,现在始皇帝死了他们还是宗室,那始皇帝不tm白死了?於是宗室被杀得乾乾净净。”

朱標愣住了。

朱元璋站起来踱步,声音低沉悠远:“这几天咱老想在想歷朝歷代为啥都逃不过藩王之乱?汉朝亡於七国之乱,晋朝亡於八王之乱,咱们大明...將来藩王会不会也是使大明覆灭的原因之一?”

朱標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他一开始觉得父皇疯了,可看著父皇深邃清明的眼睛,又知道父皇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父皇,这事关係到国家根本,即使想出法子,一旦推行,势必会遭到阻挠。”朱標声音发乾。

“咱知道。”朱元璋露出冷硬的笑,“所以先来找你。这事朕要办,而且必须办成。你是太子,这套新规矩是朕为你、为老朱家后代量身打造的,你必须明白、理解,將来才能用好、守住。”

“如何在效仿旧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这便是朕给你的考验。”

“別被朝堂上那些臣子们的想法干扰,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去悟。”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揉了揉眼眶,忽然睁开眼,似想起什么:“对了,明日你去一趟天界寺,寻一个叫道衍的和尚。此人虽入空门,却通晓经世致用之学,对歷代藩镇制度颇有见解。

“若是能收服,让他跟著你一起想,或许能有所启发。”

“若是没用,直接杀了,把人头带回来。”

说完,朱元璋示意他退下,低头批阅起奏摺来。

朱標离开大本堂,在回去的路上思考了很久。

父皇的话彻底顛覆了他二十多年的认知,让他又兴奋又害怕。

作为大明储君,他必须跟上父皇的脚步,去理解那全新的治国之道。

他拿起笔,铺开宣纸,神情凝重,在纸上写下“藩王论”三个字,隨即又添上一个小註:“明日访天界寺道衍法师共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