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虎目含泪,胸膛起伏不定,一口老血都快要吐出来。

他的脑子里闪过朱棣那张稜角分明、眼神锐利的脸,又想起现在刚刚学会说话走路,咿呀学语的朱允炆。

他是真没想到,这两个年龄相差如此之大的叔侄俩,在未来竟然会发生这么多超出他预料的事情。

比如接下来的文字。

【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是太祖第四子,能打有谋略,不愿坐以待毙,於是以“清君侧”名义发动靖难之役。】

朱棣!朱允炆!

一个是他儿子中最会打仗的那一个,一个是他在未来立为皇太孙的那一个。

【战爭持续四年,最终燕军攻破南京城,建文帝在宫中放火后下落不明,后世认为他仿照皇祖父朱元璋,削髮为僧。】

【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为帝,年號“永乐”。】

“老四造反,当皇帝了?”

“咱封儿子们为王,是为了保护中央,毕竟宋代弱枝强干的教训在前!”

“结果,还是发生了?”

朱元璋傻眼了,合著他自己制定的皇明祖训,压根没人当回事啊。

他亲自挑选的继承人,把他的儿子们逼得自杀,流放,甚至装疯卖傻吃猪屎!

他亲手打下的江山、定的都城南京,被自己的亲儿子轻易废掉,迁都到了北京!

他总以为血缘感情,是世间最稳妥的关係,却没料到在自己死后,子孙们反倒互相咬了起来!

可书没给他喘气的机会,就像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继续扒黑料。

【永乐皇帝朱棣登基后,迁都北京,继续实行削藩政策,五次亲征蒙古,修撰《永乐大典》,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日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老四这个小子,虽然乾的不错,但终究手段还是嫩了点,不懂咱发行的洪武宝钞的作用,可以平衡经济啊!”

“难道他登基之后,就把咱的宝钞给废了?真是个糊涂小子!”

朱元璋冷笑著摇摇头,继续往下看。

【永乐皇帝朱棣去世后,嫡长子朱高炽登基,至此开始了文官,以及宦官逐渐做大的歷史。】

【究其原因,是大明疆域太大,皇帝终究只是一个人,管不到那么多事情,於是將手中权力下放。】

【而这,就不得不谈到在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著丞相胡惟庸想谋反的藉口,直接把秦汉以来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给废了。相权被拆得七零八碎,全捞到自己手里。】

“嗯?不是正在说咱朱家后世子孙吗?”朱元璋一皱眉,“怎么又突然提到咱废相权的事儿了?”

一想到这个,朱元璋就有点生气。

废相虽然还没发生,但他近日正在考虑此事。

胡惟庸这个狗东西,表面上觉得他这个皇帝是天,实则暗地里结党营私,甚至將手伸到了淮西將领那边……

他想干什么,造反吗?

“咱要是不儘快除了他,恐怕这江山以后要姓“胡”了!”

朱元璋没好气吐槽一句,耐著性子继续往下看。

【客观角度来说,胡惟庸手伸得太长,换作大多数皇帝都无法容忍,朱元璋想要废相也不算有错。可问题在於……他直接废掉丞相这个职位。】

【丞相的职责,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

【没了丞相,六部百司的奏章、天下乱七八糟的破事,全堆给皇帝一个人。】

“胡说八道!”

他猛地站起来,指著书浑身直抖,气得要发疯,“朕想废丞相,除了胡惟庸权力薰心想造反之外,咱还参考了汉朝王莽、唐朝朱温这些例子!”

“只要將丞相的权力收回来,归於皇帝手中,再也无人能够制约后世子孙,他们便可以励精图治。”

朱元璋是这么想的,然而书上的內容,直接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朱元璋忘记了一件事情,他自己厉害把大权全抓自己手里,却忘了制度是给千秋万代的后世子孙定的。他以自己为蓝本,建了套只有他自己才能用的制度,可后代都是普通人,根本用不了。他精明能干,身体力行,子孙不一定做到;他明白,子孙不一定懂。】

【朱元璋的子孙们生在深宫、长於妇人之手,没有朱元璋的精力和手段,肯定得靠別人干活;碍於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训无法违背的情况下,后世子孙皇帝为了国家能够正常运转,只好另设部门,將权力再度下放,於是內阁和宦官掌权,便诞生了。】

看到这里的朱元璋,陷入了沉默。

“內阁?宦官掌权?这不是瞎胡闹吗?”

他亲手废掉明面上传承了数百上千年的丞相位置,后世子孙却心甘情愿把这个权力打散,分给了其他人!

【明代中后期的太监,诸如王振、刘瑾、魏忠贤,靠著“批红”权掌握了实际的相权和部分兵权,成了“代理皇帝”。】

【永乐皇帝的重孙,即正统皇帝朱祁镇一朝的太监王振,忽悠朱祁镇亲征,搞出“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全军覆没,英宗被俘,明朝自此由盛转衰。】

【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太监刘瑾,权倾朝野,自称“立皇帝”,引诱皇帝沉迷玩乐不理朝政,利用锦衣卫打击异己,残害忠良。】

【明熹宗朱由校时期的太监魏忠贤,自称“九千岁”,看谁不顺眼就杀。国家大事全听太监的,文武百官成了太监的奴才。】

“啊——土木堡!皇帝被抓!这不就是翻版故宋的“靖康耻”?!”朱元璋再也忍不住,发出一声压抑低吼。

而且还是他最看不起、最防备的太监!

他深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毕竟他从没想过自己的后代……不对,也是朱棣的后代,做皇帝的水平竟会如此之差!

缓了好久,他眼里全是血丝,却带著自虐般的决心继续往下看。

他倒是不信,后续的大明还能继续烂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