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两代歌神、左右开弓
国庆假期结束后,《建筑学概论》的后期製作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剪辑室里正式拉开帷幕。
田壮壮给林木找了两个剪辑专业的研究生当助手,一个是戴著厚眼镜的技术宅小王,另一个是扎著马尾的文艺女青年小杨。
剪辑室位於北电老楼的三层,房间里瀰漫著一股淡淡的咖啡味和电子设备特有的气息。
墙上贴满了分镜头脚本和场记单,三台显示器並排摆放著,各种线缆在地板上蜿蜒穿梭。
“林导,您这素材拍得真不错啊!”
小王一边整理素材一边讚嘆,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这构图,这运镜,说是资深导演拍的都有人信。特別是这个雨中重逢的长镜头,一气呵成,几乎不用怎么剪。”
小杨则更关注情感表达,她托著下巴盯著监视器:“青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的镜头切换很有味道,那种时光流逝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林导,您是怎么想到用梧桐叶从绿变黄来暗示时间变化的?这个隱喻太妙了!”
林木笑著接受夸奖,心里却在想:要是你们知道我上辈子是拍“女婿是战神”的狗血短剧的,不知道还会不会这么夸。
嘴上却谦虚地说:“都是田老师和穆老师指导得好。”
小王推了推眼镜,突然说:“不过林导,我发现您有个小习惯,特別喜欢在对话戏里加时钟特写。青年时期的戏掛的是卡通钟,成年后变成了欧式掛钟。这是刻意设计的吗?”
林木愣了一下,他自己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可能是潜意识里的选择吧。时钟確实是个很好的时间意象。”
心里却在吐槽:这大概是被上辈子那些“三年之期已到”的剧本给荼毒出来的条件反射。
小杨兴奋地接话:“这个细节很棒!我建议可以在某些关键场景强化这个元素。比如女主角等待的那场戏,可以给时钟一个特写,让观眾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三人正討论得热烈,田壮壮推门进来了:“怎么样?我们林大导演没把你们带偏吧?”
小王立即匯报:“田老师,林导的素材质量很高,很多镜头根本捨不得剪。”
小杨补充道:“林导对节奏的把握很准,知道哪里该留白,哪里该紧凑。”
田壮壮满意地点头:“那就好。小林啊,你这第一次拍长片就能有这个水准,確实难得。”
他顿了顿,开玩笑说:“不过你要是把拍戏的精力分一半来找个女朋友,你妈就不用整天给打电话打听你的感情状况了。”
林木哭笑不得:“田老师,您怎么和我妈一样啊!”
说笑间,穆德远也来了,还带来了自己珍藏的普洱茶:“给你们提提神。后期製作最耗神了,得注意休息。”
.......
於是四人一边品茶一边討论剪辑方案,气氛融洽得像个小型的学术沙龙。
穆德远看著监视器上的画面,忍不住感慨:“老田啊,咱们是不是真的老了?你看现在年轻人这想法,多新颖。”
田壮壮呷了口茶:“是啊,特別是那个用建筑图纸叠化转场的创意,我就想不出来。”
林木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转移话题:“这都是受了二位老师的启发。对了,小王,能把第32场戏调出来吗?我觉得那里的节奏可以再调整一下。”
就这样,在专业的討论和轻鬆的笑声中,《建筑学概论》的后期製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著。
林木发现,虽然自己是重生者,拥有未来的记忆;但在这些专业人才身上,依然能学到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
小王和小杨也更加佩服这位比他们还年轻的导演;不仅有才华,还谦虚好学,最重要的是,经常能说出一些让他们茅塞顿开的独到见解。
虽然有些时候,林导会突然冒出来一些他们听不懂的奇怪词汇,但总体而言,这是个让人如沐春风的合作对象。
剪辑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咖啡杯堆了一桌子,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著创作的快乐。
对林木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上辈子他都是一个人对著电脑剪片,哪有这样专业的团队和氛围。
看著逐渐成型的电影,林木心里充满了期待。
......
电影的主题曲《记忆的习作》是林木凭著记忆“写”出来的。
他拿出完整的词曲谱时,田壮壮看著工整的五线谱和歌词,惊讶得眼镜都快滑下来了:“小林,你还会写歌?这水准相当专业啊!这歌词写得,比很多专业词人都要细腻!”
林木含糊其辞:“就是剪片子的时候突然来的灵感,觉得特別適合咱们电影的主题。”心里却在默默向原创作者道歉。
通过韩三平的关係,林木请来了张学友演唱。
当歌神本人带著团队来到北电试听室时,整个剪辑室都沸腾了。
“学友哥!我是听您的歌长大的!”
小王激动得语无伦次,被小杨踹了一脚后才意识到说错话,赶紧改口:“我的意思是我爸妈都是您的粉丝!”
张学友倒是很隨和,笑著和小王握了握手:“没关係,我出道的时候確实很多人都还没出生。”
看完谱子后,张学友讚嘆道:“这词曲写得真不错,很有画面感。特別是那句'记忆像未完成的习作,永远停留在最美的那一刻',很贴合电影主题。林导真是多才多艺啊!”
录製过程中,张学友还即兴发挥了一段,在副歌部分加入了一段繾綣的低吟,让歌曲更加动人。
林木心想:不愧是歌神,这专业素养没话说。
谈到版权问题时,林木提出:“学友哥,这首歌可以免费授权给您演唱和商业使用,只要版权归我就行。”
张学友惊讶地说:“这怎么好意思?这么好的歌,该付的版权费还是要付的。”
林木坚持道:“您能来唱已经是给这部电影最大的面子了。就当交个朋友,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
另一边,宣传曲和插曲方面,林木选择了尚未面世的《好久不见》和《我们》。
当中影帮忙联繫上陈奕迅时,eason的经纪人一开始是拒绝的;毕竟是个新人导演的自作曲,直到陈奕迅本人看到曲谱。
“这歌...”陈奕迅惊讶地看著林木,“林导,您这是从哪弄来的?这风格很特別啊!既通俗又有深度,很符合我的嗓音特点。”
林木面不改色地撒谎:“就是看素材的时候突然来的灵感。觉得特別適合eason您的声音。”
心里却在道歉:对不起啊eason,借你用用,反正你以后也会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