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圣旨驾到
“想不到盛家书香门第,竟招了个秦琼、尉迟恭一样的女婿。”盛老太太將门虎女,幼时没少听父亲说起战场上的事情。
方才虽然只听盛紘说了个囫圇,可不同於盛紘满腔的兴奋,老太太高之余,却也想到了其中凶险,长梧守城也就罢了,可那杨先,竟敢率领数百骑兵,衝击数万人的西夏大军,要知道,西夏可是以骑兵见长的。
纵使是西夏大军溃逃之际,敢以数百骑兵,衝击兵力十倍於己方的西夏大军,也需要远胜常人的勇气。
那可是数万大军,不是数万待宰的羔羊,是以才会发出感慨。
“祖母觉得堂姐夫能和秦琼还有尉迟恭相比?”明兰看著老太太好奇的问道。
盛老太太眸光闪烁,没有回答明儿的问题,而是饶有兴致的反问道:“明儿觉得呢?”
“孙女儿觉得堂姐夫是和冠军侯一样的英杰!”
“冠军侯?”盛老太太轻声笑道:“没想到咱们家明儿对杨继之这小子还有这么高的评价!”
明兰解释道:“孙女儿虽然没去过西北,可也听说过,往昔我朝和西夏交战数十年,一直都处於劣势,只能依据城池堡寨抵挡西夏进犯。
前些年隨著西夏国主李元昊去世,西夏陷入內乱,才渐渐稳住了局势,可却一直无力反攻,就连昔日名动天下的范文正公经略西北之时,推行的也是以防守为主的堡寨制度,不敢贸然兴兵。
可如今堂姐夫去西北不过几年时间,就粉碎了西夏大军意图染指我朝疆域的图谋,还乘胜追击,大破西夏,攻城拔寨,拓土二百里,如此功绩,足见堂姐夫的本事,要是再给他几年时间,怕不是要打到兴庆府去。”
“还打到兴庆府去,我看你这丫头能把他吹上天去。”盛老太太听出了明兰话中的玩笑之意,也跟著打趣起来。
“不过你说的也不无道理,杨继之这小子,还真有几分本事。”
祖孙二人说笑几句,盛老太太便话音一转,对於杨先的能力也表示认可,脑中也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昔日扬州时,杨先和淑兰一道在寿安堂拜见自己的模样。
那时的盛老太太甚至以为杨先不过是个做著加官进爵美梦的草莽少年而已,可如今回过头再看,那分明就是只已然长成,足以傲啸山林的猛虎。
“想来过些时日,你淑兰姐姐也该进京了。”盛老太太却话音再转。
明兰一愣:“淑兰姐姐要进京?”
盛老太太道:“此番杨继之那小子立下不世之功,一改朝廷数十年困顿之局势,使我朝扬眉吐气,一血数十年之屈辱,只要没有人使绊子,想来官家不会吝嗇赏赐。”
“堂姐夫立下如此功勋,定然会被朝廷委以重任,让他继续对付西夏,可一旦堂姐夫手握重兵,他的家眷妻小,就必须留在东京为质。”明兰下意识接著老太太的话茬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不错!”盛老太太看著这个贴心的孙女儿,对其一点就通的聪慧颇为满意:“你淑兰姐姐和你那还没见过面的小外甥,怕是都要来东京了。”
明兰眼中异色一闪而逝,旋即笑著道:“祖母心里怕是一直惦记著元哥儿,想要亲眼见一见了吧!”
元哥儿乃是盛家小一辈之中第一个孩子,虽然只是盛家的外孙,可身体里终究流著盛家的血,隔辈亲这种东西盛老太太自然也不能倖免,不然也不会对明兰如此疼爱。
“元哥儿今年该有三岁了吧!”
“元哥儿比栋哥儿小几个月,今年刚满三岁。”
“是啊,都三岁了,会说话会走路,能自个儿玩了。”盛老太太说著说著,话音再转,语气愈发唏嘘:“都这么大了,还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
这话一出,明兰也沉默了,看著老太太脸上露出的唏嘘和感慨,明兰知道,老太太这是联想到了自己。
昔日老太太少年之时,其父勇毅侯便常年出征在外,別说一年到头了,就是好几年也未必能够见上一面。
······
宥阳,盛家!
淑兰正在院中陪著儿子嬉戏,品兰不情不愿的坐在一旁,品兰今日本来跟人约好了要去打捶丸的,不成想刚要出门,就被母亲李氏给堵住了,非拉著她过来陪淑兰溜娃。
“我瞧著元哥儿这个头像是又高了些。”大老太太正在玩耍的重外孙有些不確定的道
淑兰笑著道:“是又长了点,元哥儿最近个头窜的有点厉害。”
李氏笑著道:“昨日县尉夫人来家中串门,看见咱们元哥儿,还以为元哥儿五六岁了呢!”
“这孩子,个头长得是真快!”大老太太深以为然的感慨道,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掩不住。
作为长辈,自然希望自家子侄长得高大壮实,健康平安。
淑兰笑著道:“吃得多,长得自然比寻常孩子要快些,祖母,你见过哪家娃娃,一天得五个奶娘轮著餵的?”
“哈哈哈哈哈哈!”说起这事儿,大老太太和李氏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当初因为这事儿,几人都以为元哥儿的身体有什么问题,请了好些郎中上门,可结果都是一样,身体壮的跟小牛犊子一样,没有查出半点问题。
后来眼瞅著元哥儿一天天大了,吃的也越来越多,身体一点毛病没有,就连病也从来没生过,李氏和淑兰等人索性也听之任之了。
“吃得多怕什么,咱们家又不是养不起!”李氏宠溺的看著外孙。
李氏话音刚落,外头就传来一阵疾呼。
“夫人!”
“夫人!”
一个女使急匆匆跑进院子,走到淑兰身前恭敬的行礼,然后气喘吁吁的道:“家里来人说,知县大人领著东京来的上使到家里传旨,让夫人和哥儿回家接旨去呢。”
“传旨?”
“传什么旨?”
“说是官家下的旨,具体是什么,知县老爷没说,奴婢也没敢问。”
“快!”
“淑儿!快回去!”
一听说是官家下的旨,李氏急忙上前一把抱起自家大外孙,领著淑兰就急匆匆往杨家赶,品兰也好奇的跟了上去。
回到杨家才发现杨家外头站满了衙门的人,吴县尉正在门口踱步,眼瞅著马车出现,急忙迎了上去。
“二舅舅!”看见吴县尉,淑兰急忙福身行礼问安。
吴县尉却一脸焦急:“你们可回来了,我已经让人把中堂收拾出来了,上使正在中堂等候,你快带著元哥儿去接旨。”
“哦哦哦!”淑兰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急忙领著儿子进门,只见家中中堂之上,知县老爷是师爷等一干县衙的主要官员都到了,还有几个淑兰不认识却都穿著官服的官员,看服饰和知县老爷的態度,或许是江寧府来的大官。
“上使,这便是杨继之的妻子盛氏。”
“这位是东京来的张御史!”知县急忙给双方介绍。
淑兰赶忙见礼:“民妇杨盛氏参见御史大人。”
“不必多礼,良辰已至,还是赶紧接旨吧!”
吴县尉乃是杨先的表舅,算是杨家的亲戚,早已让人將香案蒲团等东西备好,淑兰领著儿子和一眾家丁僕役跪地接旨。
张御史恭敬的请出圣旨,当著眾人的面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
一番圣旨宣读下来,大概意思是,杨先在渭州以少胜多大破西夏,攻城拔寨,收復失地,立了大功,皇帝龙顏大悦,给杨先封了个宥阳县男的爵位,升了官,赏不少金银珠宝,玛瑙玉器,绸缎御酒,还在东京赏了杨先一座宅子,一座田庄,皇后还下了懿旨,封淑兰为五品宜人。
没等御史將封赏的圣旨念完,淑兰和李氏还有品兰所有人都直接懵了。
“盛宜人,一应赏赐皆已送至贵府在东京的宅邸,还请盛宜人收拾行囊,隨本官入京吧!”
“啊?进京?”反应过来的淑兰听到这消息再度愣住,脸上满是错愕之色。
张御史解释道:“如今杨都监远在西北无法抽身,只能由盛宜人前往东京,替杨都监叩谢官家和大娘娘的圣恩。”
“对对对,要谢恩,要谢恩!”淑兰急忙问道:“御史大人,那咱们什么时候动身呢?”
“自然是越快越好。”
“但也不比太过仓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