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四年秋。

一骑飞骑驶入东京。

“大捷!”

“大捷!”

“西北大捷!”

八百里加急的骑士飞驰而入东京,在宽敞的御街之上一路飞驰,直抵皇宫。

“西北大捷,我军在渭州大破西夏五万大军,俘虏数万,大军北进二百里,连拔西夏三十二寨,占一十三城,摧毁西夏西寿保泰监军司……”

“西北大捷,大破西夏……”

骑士还没进城,就一路飞驰一路高喝,將这大好的消息公诸於眾,可其速度太快,沿途的百姓都只听到部分消息。

可突如其来的捷报,还是在东京城內掀起了轩然大波。

大破五万大军,北进二百里,连拔三十二寨,占一十三座城池。

如此战果,对於在西北和北境多年来一直处於劣势的大周而言,確实是难得的大胜,不但大破西夏大军,还一路攻城拔寨,掠地百里。

“好好好!”

“这刘洵果然不负朕望!”

“哈哈哈哈!”

嘉佑帝虽然以仁善宽厚著称,可並不代表他不想著开疆拓土,收復失地,只是苦於己方不是西夏和契丹的对手,多年来一直处於劣势,这才与之议和罢战,休养生息。

自李元昊在西北脱离大周,自立为王,建立西夏政权之后,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联通西域的丝绸之路悉数被西夏占据,大周和西夏之间就开启了持续数十年的战爭。

数十年间,大周一直处於劣势,原先的韦州、西安州等地接连沦陷,为西夏所占,边境线一直自黄河沿线,退至渭州、原州、肃州沿线。

秦风路北境的会州、西安州、怀德等州县被西夏占据已有数十年之久。

“快!召韩琦、蔡章、英国公……入宫。”

大喜过后,嘉佑帝平復心绪,当即下令,召大相公韩琦等人入宫。

隨著大捷的详细消息在东京渐渐传开,盛家也同样掀起了不小波澜。

“母亲,大喜事,大喜事啊!”盛紘提著衣摆,满脸笑容,一路小跑著进了寿安堂,哪里还有半点往日恭敬得体的模样。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盛老太太板著脸,故意训斥。

“爹爹!”一旁正在陪老太太下棋的明兰也急忙起身向盛紘福身行礼问安。

“儿子失態,请母亲见谅。”

“母亲!真是大喜事!”

盛紘给老太太行礼过后,满脸笑容的道。

“什么大喜事,把你高兴成这样?”盛老太太疑惑的问道。

盛紘笑著道:“西北大捷,我军在渭州西北大破西夏,斩杀贼军过万,俘虏西夏降卒两万有余,破西夏三十二寨,一十三城,掠地二百余里。”

“连破西夏一十三城?攻取三十二寨?”盛老太太听到这消息之后,也不由得一愣,旋即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盛紘:“此事当真?”

“千真万確,此乃渭州八百里加急送回东京到底捷报,如今满朝诸公基本都知道了,儿子岂敢欺瞒母亲。”

“官家龙顏大悦,当时就將韩大相公等人召入宫中,想来此时正在跟韩大相公他们商议封赏之事。”

“好啊!好啊!”

盛老太太脸上也露出喜色,毕竟如此大胜,自太宗皇帝继位至今,就再也没出现过。

可脸上的笑容持续不到一小会儿,盛老太太就面色骤变,急忙询问:“长梧和杨先那两个孩子呢?他们没事儿吧?”

神色语气之间满是担忧。

“哈哈哈,母亲放心,那两孩子都没事!”说起长梧和杨先,盛紘脸上的笑容就更盛了。

“长梧那孩子领军坚守堡寨一月有余,最后在面临西夏数万大军围城之际,从容指挥,不但坚守住了瓦亭寨,还用火炮大破贼军。

杨先那孩子更了不起,趁著西夏大军混乱之际,带领麾下骑兵衝击西夏大军,七进七出,杀敌无数,西夏大军四散奔逃,溃不成军。”

“而后他们二人更是带领本部兵马乘胜追击,一路向北,渡过好水川,一路攻城拔寨,將西夏人赶出怀德州……”

盛紘绘声绘色的说著他特意打听来的详细消息,好像他也在西北,参加了这次大战,身临其境。

听到二人都没事,还立了大功,盛老太太眼中的担忧也渐渐退去,“人没事儿就行了!”

“不但没事儿,朝廷这次肯定要大肆封赏有功之士,他们二人这次都立了大功,定能得到朝廷重赏。”

说起这个,盛紘脸上笑意更盛,他是打心底里高兴,他这辈子的上限摆在那里,中兴家族的兴旺,早已寄托在他儿子身上,长子长柏不负期望,品学兼优,老持稳重,有其外祖王老太师之风。

盛紘本以为家族的希望都在长子长柏身上,却不料一直操持家业的堂兄膝下出了两个前途无量的將种,去边疆不过数年时间,就立下如此大功,此番二人至少也是连升三级,或许还能得个勋爵赏赐什么的。

但忽然间盛老太太的神色变得复杂起来,眼神也变得深邃,脸上露出唏嘘之色,似是想起了什么,半晌后才问道:“维儿不是也去了西北?可有消息传回来?”

盛紘摇头道:“未曾收到维哥哥的信。”

“维儿这孩子向来稳重,想来是怕咱们担心,这才一直没有来信,如今前方战局已定,想来他的信也在路上了。”

“说不定他自己都已经在路上了。”顿了一下,盛老太太接著道。

“母亲的意思是?”盛紘虽然在家事上糊涂了些,可对於正事的嗅觉却颇为敏锐,否则也不会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到现在。

“维大哥哥可能为了梧哥儿和继之那两个孩子封赏的事情回东京来?”

盛老太太道:“盛家人丁单薄,维儿既然把梧哥儿送去西北,自然是想他能够以军功入仕,如今梧哥儿立下大功,可若是无人帮其上下打点,疏通关係,纵使最后能得封赏,怕也有限。”

盛老太太虽然足不出户,可对世事却看得十分透彻,朝廷这种地方,能力固然不可或缺,可是非也多,保不齐有那种眼红你功劳给你使绊子的。

盛维一心为了儿子的前程,为此甚至自己也去了西北那等苦寒之地,其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盛家人丁本就单薄,昔日盛紘做官,盛维又出钱又出力,可为竭尽所能,如今大房的孩子有了前程,二房自然也要不遗余力的为其奔走。

盛紘一脸严肃的道:“母亲说的是,是儿子糊涂,儿子这就去准备礼物。”

老太太却叫住盛紘:“不急在这一会儿,大娘子那边的亲戚,该走动也得走动!”

“儿子明白!”

“还有寧远侯府,千万別忘了。”

“多亏母亲提醒,继之和梧哥儿从军走的可是寧远侯府的门路,別人能忘,这寧远侯府可万万不能忘,儿子这就回去写拜贴,明日备足了礼物,亲自去侯府拜访。”

“把柏哥儿也带上,让他陪你一起去!”

盛老太太再度出声提醒。

“柏儿?”盛紘疑惑的看向盛老太太,眼中满是询问之色。

盛老太太瞥了一眼旁边站著的密明兰后才道:“柏哥儿和顾廷燁那孩子交好,顾廷燁那孩子前些年声名確实有些狼藉,和顾侯父子间的关係弄的也有些僵,可如今那孩子已然改邪归正,还去了白鹿洞书院苦读,听柏哥儿说那孩子如今正在备战今年乡试,你把柏哥儿带过去,让顾侯也瞧瞧,顾廷燁那孩子交的朋友也不全是狐朋狗友,也有咱们家柏儿这等青年才俊。”

盛老太太的意思很明確,杨先和长梧,都是走了顾家的门路去投的军,虽说是有杨先捨命救了顾廷燁在先,可杨先和长梧在军中估计也没少沾顾家的光。

如今盛家得了好处,自然也得回报顾家。

顾家又是武將勛贵之家,与国同休,不缺富贵,盛紘在官场上也帮不上顾家什么,就只能想点別的法子来回报顾家了,若是能够缓解寧远侯和顾廷燁父子之间的关係,自然极好。

“母亲思虑周全,儿子这就去办!”盛紘一脸正色,当即告退,就要去写拜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