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林建军就被窗外的雨声吵醒了。

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上,混著弄堂里早起的人咳嗽、开门的声响,织成一张湿漉漉的网。

他翻了个身,阁楼的木板缝里渗进些凉意,落在胳膊上凉颼颼的。

除了定了些旧桌椅,昨天林建军还跟建材店老板约好今早送些砖头石粉砌个新灶台。

只是,这雨来得真不是时候。

林建军一骨碌爬起来,摸黑套上的確良衬衫,躡手躡脚地下了楼。

客堂间的八仙桌上摆著个半导体收音机,是父亲昨晚听天气预报时忘关的,此刻正断断续续地播报著:“今天阴有小雨,东风三级,气温 22到 28摄氏度……”

他轻轻推开后门,天井里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

墙角堆著的破纸箱被雨泡得发软,晾衣绳上还掛著母亲昨天没来得及收的蓝布衫,此刻正滴滴答答地往下淌水。

这十平米的天井,就是他要开饭馆的全部场地。

林建军踩著积水走到天井中央,用脚丈量著尺寸。

南边挨著厨房后门,得留条过道;北边靠著院墙,墙根有个排水的小洞,正好方便处理污水。

最妥当的位置是靠东墙的一片,方方正正,约莫能腾出三平米的地方——够砌个两灶眼的灶台了。

他正蹲在地上画草图,身后传来“吱呀”一声,母亲赵桂英披著外衣站在厨房门口,头髮睡得有些凌乱:“建军?这么早起来干啥?这天还下著雨呢。”

“妈,我合计著把灶台砌起来。”

林建军站起身,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建材店今天送砖头来,趁著眼下没事先把地基打好。”

赵桂英走到他身边,看著他在泥地上画的方框,眉头轻轻皱了皱:“这么大点地方,能行吗?再说这下雨天,和泥都费劲。”

“能行。”林建军篤定地拍了拍胸脯,“我昨天请教过废品站的李大爷,他说用『干打垒』的法子,先把地基夯实了,再用水泥抹缝,保准结实。”

其实他心里打的是前世的主意。

以前饮食公司翻新老食堂,他跟著施工队学过两手。

老式灶台讲究“锅台齐腰、烟囱带弯”,这样省煤又好烧,比直接架个煤炉强多了。

正说著,弄堂口传来三轮车的铃鐺声,夹杂著老板的吆喝:“林国强家在这儿吗?送砖头来咯!”

林建军赶紧应了一声,冒雨跑出去帮忙。

父亲林国强也被吵醒了,穿著蓑衣从屋里出来,看见堆在门口的砖头水泥和石粉,愣了愣:“你这是……真要动手了?你哪来的钱买这些?”

“爸,来搭把手!”林建军没直接回答,搬起一块砖头就往天井里走。

八十块砖、十斤水泥以及一些石粉,还有一捆细铁丝,三人七手八脚地挪进天井,浑身都被淋透了。

赵桂英赶紧去厨房烧薑汤,林国强蹲在屋檐下抽菸,看著儿子在雨里清理场地,眉头拧成个疙瘩。

“建军,”他猛吸一口烟,“这事儿要是被里委知道了……”

“知道了就说是搭个煤灶,省得天天蹲在屋里呛得慌。”

林建军头也不抬地铲著积水,“张主任那儿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他说『只要別挡著路就行』。”

这话半真半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