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又建议:“此事可由王府派员一同监督执行,银两不过下官之手,直接归还王府库房。”

“下官只取那富商捐出来的八千两,便是武安县上缴的剿餉,帐目清晰,专人监督,绝无差池!”

沈墨將流程说得清清楚楚,彻底打消了赵王担心他捲款跑路的疑虑。

“有点意思!”

赵王的目光在沈墨身上停留了许久。

“你是个胆大包天的小典史!”

“下官不敢,下官一心为国为民!”

殿內又恢復了沉默,赵王权衡此事究竟有几分把握。

他暗暗思忖,空手套白狼,自己不出分文,只是借个名头,便能凭空得两千两,这买卖,似乎可以做。

就算最后出了紕漏,一个典史和一个侍读,也足够推出去顶罪了。

“孙侍读。”赵王终於直起身子。

“下官在!”

“这件事,你跟著去看看。库房支五千两银子给他,按他说的,立好字据。”

赵王下了决断,转头看向沈墨:“沈典史,本王就信你这一次。银子,本王借了。差事,你得给本王办漂亮了。若是办砸了……”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冰冷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沈墨深深一揖:“下官,定不负王爷所託!”

......

当日,沈墨拿著盖有赵王宝印的借款文书和王府开具的兑票,从王府库房提出足色纹银,足足装了五个沉甸甸的大箱子。

看著这些银子被稳妥地装上骡车,由孙庭芳亲自带著几名王府护卫押送至武安,沈墨的脸上终於露出了笑容。

回武安的路上,沈墨和孙庭芳驾马行驶在队伍的前列。

“孙大人,下官实在抱歉,此事麻烦您亲自跑一趟。”

“我早已料到,赵王不放心,必定让我全程护送。”

听起来,孙庭芳倒也没在意。

“下官过意不去,此次全赖孙大人鼎力相助。”

孙庭芳嘆了口气,说道:“当年,陕西山西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饥民百万,易子而食。”

“我作为知府,命令城里的粮商把粮食捐出来,救助百姓。可哪有一个愿意捐的呢?”

“不得已,我便按下原本要送往辽东的粮食,开仓济民。唉,国事艰难如此,这些个商人还不知利害!”

孙庭芳对不愿捐助的商人是咬牙切齿,怪不得他愿意帮助沈墨。

而这一切,正是沈墨打探清楚之后,才登门找上的孙庭芳。

“孙大人,忧国忧民,下官佩服。”

“这些虚话就不用说了,这次是若能將剿餉征上来,那下次呢,还有辽餉,以后说不定还有別的什么餉,你又当如何呢?”

沈墨抬眼,瞥了一眼。

以后如何,当然是要在明末乱世,搅动天下风云了。

沈墨没有正面回答,故意说道:“朝廷內忧外患,只靠一味的加餉,是无济於事的。不知,孙大人想过没有?”

“你想说什么?”孙庭芳敏锐地问道。

沈墨浅浅一笑:“不知我大明的出路在何方啊?”

孙庭芳被问住了,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挽救这大明江山。

瞥见孙庭芳迷茫的神情,沈墨的目光反而更加坚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