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大多神情拘谨,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盖上,连呼吸都放得很轻。

按照陈善长副会长的交代,他们只需认真听讲,课后会有专人考核,表现优异者將有机会晋升更高的职位。

一个金髮碧眼、身材高大的身影正笨拙地在拥挤的过道间穿行。

费尔南多抱著一叠厚厚的纸张,小心翼翼分发给后排的商会代表。

每递出一份,他都会微微躬身,用生硬的官话低声说:“这是讲义,请仔细阅读。”

这个陌生的西洋面孔引起了不少人的侧目,尤其那些第一次见到“红毛夷”的生员,交头接耳地议论了几句。

但这短暂的新奇很快就被讲台上那道身影吸引了过去。

陈子壮缓步走到讲台中央,身后悬掛著那幅绘製朴拙却清晰勾勒出帝国山河疆域的舆图。

他没有寒暄,开门见山:“今天,我和各位探討『经济』,这是我们课程中的致用第二讲。”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连后排那些原本侷促的商会成员也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什么是『经济』?”陈子壮自问自答,“《易经·繫辞》中说:『理財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个『理』字,不是斤斤计较的雕虫小技,而是治理、理顺的意思。『理財』,就是理顺財富產生和流通的规律,让它能够『正辞』,符合天理人情,进而能够『禁民为非』,引导百姓向善,安定国家。”

他继续道:“阳明先生曾说:『心即理』,要『在事上磨练』。所以经济这门学问,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心在『养民』、『互通有无』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上的实践和磨练。这不是商贾小道,而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关係到天下百姓的温饱冷暖,国家社稷的安危存亡。”

前排就坐的陈邦彦、张家玉等人轻轻点头。

生员中,一个初来乍到的年轻士子忍不住低声问身旁年长些的同乡:“『养民』、『通有无』,这和你之前提过的,先生上回讲的『生財养民之力』,到底有什么关係?”

讲台上的陈子壮仿佛听到了这番低语,目光扫过全场,为新来的学子再次阐明:“在座诸位可能有人是第一次来。上次讲学,我曾论述过『生財养民之力』。”

他环视眾人,將这个概念清晰地展开:“什么是『生財养民之力』?简单说,就是一乡一地,乃至整个国家的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工具、土地等根本,生產出维持生存、改善生活所必需的衣食財富的根本能力。这个力量强盛,百姓就富足,国家就昌盛;这个力量衰弱,民生就困苦,国势就危殆,如同无根之木,隨时可能倾倒。”

他稍作停顿,让这沉重的话语在每个人心中沉淀,隨后手指重重地点在身后舆图上:“今天我们要討论的大明经济格局的得失,制度利弊的根源,都关係到这个『生財养民之力』能否顺利產生、能否惠及万民。经济之道的根本,首先在於如何培育这个力量、畅通这个力量,这正是我们学以致用的关键所在!”

陈子壮转过身,面向舆图,指尖准確落在那条贯通南北的粗线上。

正是京杭大运河。

“这条河,是我们大明的命脉,朝廷每年的收入,京城百官的俸禄,边境数十万將士的粮餉,大半都依赖这条河南粮北运,江南的鱼米之乡,湖广的天下粮仓,那里『生財养民之力』的出產之丰,堪称天下之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