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日报》和《燕京晚报》属於四九城里风靡的刊物。

《日报》刊登的是“国之大事”,《晚报》则刊登的“民之小事”,相对而言《晚报》更接地气,更受民眾欢迎。

是这个文娱生活的匱乏年代里,无数家庭的精神食粮。

自去年復刊以来,发行量逐月递增,到今年,日销已足有30万份。

復订率更是高达89%,远超56%《人民日报》和72%《大眾电影》。

作为日刊,它对稿件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拿到稿费的速度比月刊的杂誌要快上不少。

若是能直接把稿子送到郑爱民手上,还能省下不少时间。

伍六一从抽屉里翻出一张三天前的《燕京晚报》,版面是八开四版。

他扫视一遍,四个版面有时政要闻、民生服务、文化副刊、以及综合復刊。

在文化副刊中,有五色土、一分钟小说、长篇连载、戏曲与艺术评论等。

伍六一看中的是【一分钟小说】和【长篇连载】两个板块。

特別是长篇连载,有差不多1500字整面。

按照去年版权局发布的《关於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中,书籍类作品的基本稿酬为3-10元/千字。

即使按3元/千字最低价,他连载一个月,足有135元,是老爸工资的两倍。

真是令人激动。

至於写什么?

伍六一看著昏黄的光晕里飞舞著细小的尘埃,在记忆里搜寻他曾看过的作品。

短篇小说很简单,他前世还看过一本《微型小说40年》,里面收录不少获奖作品。

找一篇符合如今思想潮流的作品不难。

长篇连载就要慎重一点,按以往的连载作品来看,多以悬疑推理、歷史传奇的故事为主。

像是即將连载完的《王府怪影》、上一期的《海灯法师传》、上上期的《天桥演义》,都是这些类型。

伍六一一番搜寻后,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胖胖的形象。

短篇、长篇都確定下来,他拿出从伍美珠那借来的钢笔。

准备先著手短篇小故事。

他提笔在信纸上落下四个大字,《回家的路》。

故事很简单,是个关於母爱的故事。

儿子因生活拮据,与媳妇商量后,决定將年迈的老母亲背到山上丟弃。

第二天傍晚,他以背母亲上山散步为由出发,途中一心想爬得更高些,以免母亲能找回家。

路上,他却发现母亲一路偷偷撒豆子,怒问之下,母亲的回答让他瞬间泪崩:

“傻儿子,走了这么远,你也不看路,妈妈怕你等会儿,一个人下山会迷路。”

不到半小时,他就完成了500字的创作。

伍六一没歇,立刻投身艺长篇的写作之中。

这一写就是一夜,再抬头时,墙上的掛钟已经指向了五点。

他写好了四千多字和大纲,可以连载三期。

为了更早的拿到稿费,伍六一决定先拿过去让郑爱民看看。

他昨天留的地址是西裱褙胡同。

距离马厂胡同约莫有五六公里,步行一小时多小时。

家里有两辆自行车,一辆是老爸上班用,另一辆是给伍美珠上学用。

他作为无业游民,自然是没资格骑的。

於是他將稿子塞进信封,夺门而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