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崇禎十一年
从京师来人了?
“没事,现在是崇禎十一年冬天,我目前在陕西,因此崇禎皇帝肯定不是派人催我去和皇太极进行战略决战的。”洪承畴心想。
想到这里,他定了定神:“既然京师来人了,那就立刻准备接旨吧。”
洪承畴话音未落,另一位和曹变蛟一样装束的將领引著一个太监模样的人走进了帐中。
对於进来的第二位將领,已经部分融合了前世记忆的新·洪承畴倒也不陌生:这是他麾下的另一员大將左光先。
“督师,这位是京师来的王承恩公公,携圣上密旨来此。”左光先开口说道。
王承恩?
这位不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吗,怎么亲自负责起这种跑腿的任务了?
王承恩的声音打断了洪承畴的胡思乱想:“洪督师,事情紧急,不必搞那些繁琐的礼节了,直接接旨启封吧。”
“好。”洪承畴听了这话,自然很是高兴——目前主宰著这具身体的灵魂,是真的非常討厌下跪。
洪承畴接了密旨,打开看时,只见上面写道:
旨诣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並巡抚孙传庭、总兵曹变蛟、左光先:
近建州贼入寇,京师震动,著尔等即刻率师入卫,不得有误。钦此。
“看起来確实是事情紧急,圣旨都只有这么一句话。”洪承畴见了这极其简洁明了的圣旨,暗想道。
洪承畴收起圣旨,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对王承恩说道:“既然皇上有旨,我军在准备好军械、粮草诸项事宜后,便可以出发了。”
“好,那咱家就先回去復命了。”王承恩施礼。
洪承畴也回了礼,隨后对著曹变蛟、左光先二人说道:“有劳二位代本督送王公公出营。”
“遵命。”
三人出帐去了。
洪承畴环顾此刻除了他自己外再无一人的大帐,长出一口气。
还好,自己刚穿越过来就被调往北方对付清军了,不必再面对那些被逼得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贼寇”了。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共和国公民,他本来就对那套忠君爱国的思想不感冒,加上他的明末歷史启蒙是顾诚的《明末农民战爭史》,更加深了他对农民军的认同和对腐朽的朱明王朝的厌恶。
如今穿越明末,他是断然不愿站在农民军的对立面,去当什么“大明忠臣”的——自然,他更不会去投奔清朝,助紂为虐,最后清朝官方还给了他一个“贰臣”的恶名。
不过现阶段,既然他的作战目標变成了清军,那他倒也不介意当一段时间的“大明忠臣”。
毕竟,现在是崇禎十一年冬天,也正是农民起义军的低谷期:李自成仅剩十八骑,避於商、洛山中;张献忠、罗汝才分別在河南和湖北接受“招安”;就连战斗意志最坚决的革、左五营,都一度和明军达成了“停火协议”。
也就是说,就算是他想帮助农民军,都没处可帮。
再者说,就算他决定帮助农民军,又有谁会相信他这个主持了镇压工作好几年,手上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是真心的呢?
至於自立门户……想都別想,这时候明朝中央政府的权威仍然在,各地的总督、巡抚、总兵等仍然都服从崇禎皇帝的命令。若是他突然宣布造反,不仅不会得到手下的支持,反而立即会成为眾矢之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算了,既然现在的对手变成了清军,那就重点研究一下怎么对付清军吧。顺便,也能为自己未来『收拾旧山河』打下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