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京城风云
“汪汪汪——”
“在前面!別让他跑了!”
贾瑾浑身是血,喘著粗气在林子里狂奔,时不时回身放箭,身后立时响起猎犬的哀嚎,一头黑影重重摔在地上。
他的余光瞟见那群猎户正举著火把紧追,手里的刀在火把光下泛著冷光。
他一边狂奔一边反手放箭,最后一支箭总算放倒了最后一头猎犬。脚步猛地停住,他不再逃了,“唰”地抽出腰间佩刀,转身便朝著追来的猎户们杀过去。
“啊——”
一声惨叫,一颗头颅飞起!贾瑾回身再劈,又一颗人头落地。他如恶狼闯入羊群,凭著破烂鎧甲猛砍,直到林间再没人站著。
他才拄著刀靠树坐下,大口喘气。
好一阵子,贾瑾才缓过劲儿来,开始在猎户身上翻找,摸出几个硬邦邦的饼子,立刻狼吞虎咽起来。
他被人追了五天五夜,有满清韃子,更多是说著汉话的猎户。早前从一个猎户口中得知,一颗梁军的脑袋可以在满清韃子那儿换10两银子,他这种穿著甲冑的最低50两。
此时的辽东远比明末时失陷的还要久,先后被蒙古人、满清韃子统治了两百多年,这里的汉人早就適应了满情的统治秩序,对关內的记忆逐渐淡化,没了认同感,杀他们领赏,毫无心理压力。
此外,从敌人的动静看,大皇子的南路军就在前头,双方该是对峙著。这里离边境已经不远了。
接下来的路,怕是更难走了!
贾瑾深深嘆了口气,提著刀,转身钻进林子深处。但愿,天无绝人之路吧。
......................
乌云密布,雷声滚滚,整个紫禁城都被这片黑压压的云气笼罩著,上书房里亮起了灯光。
窗户开开了,一道高瘦身影立在窗前,穿著明黄袍服、綰著髮髻,頜下乌须飘飘,四十出头的年纪。
他就是大梁朝当今的皇帝——隆兴皇帝。
身侧侍立著一个老太监。
他身后,跪著一名身著飞鱼服的男人。
上书房里气氛诡异,只有雷声在殿顶滚过。
那个男人暗暗地斜望著隆兴皇帝,观察他倒背身后的手中那串楠木念珠。
那串念珠终於放慢了转动的速度,隆兴皇帝说话了:“兵部左侍郎,夷三族。”
一声炸雷,那个男人浑身一激灵。
“把內阁班子调一调。首辅还是太子外祖,实事让次辅李鹤年去管。”
隆兴皇帝慢慢转过身来,“叫礼部尚书退出內阁,把兵部尚书、忠武侯赵玄礼补进来。”
这可是大调整啊!
男人咽了口唾沫,老太监:“遵旨。”
“这件事到此为止。”隆兴皇帝径直向御案走去。
“臣领旨。”那男人爬起来,躬身退了出去。
老太监给隆兴皇帝捧了碗茶,轻声说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们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数万將士......”
“老大没事就好。”隆兴皇帝將手一抬。
老太监陪著笑:“大殿下有皇上庇护,自然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援军什么时候能到?”
“最迟后天前半晌。”
隆兴皇帝点了点头,这才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又问:“听说大军中有不少勛贵之后?”
“是。”
“传朕旨意,凡此战殉国勛贵之后,著有司尽数查明,厚赏其家,以慰忠魂。”
隆兴皇帝略想了想,“殉国勛贵家,各赐『忠烈』牌匾。其家族荫封一男丁,敘官时按殉国者官阶加三级,田税免三年。”
老太监连忙颂圣:“皇上如此恩恤忠烈,真乃仁德之主。眾勛贵定会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隆兴皇帝笑了笑:“確定名单后,立刻明发各省。”
“是。”老太监答。
隆兴皇帝目光落在军报上,“既然確定东西路军全军覆没,直接擬名单吧。”
“是。”老太监躬身退了出去。
隆兴皇帝拿起案头的一方宣纸,提笔在上面写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