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贾瑾
当今是个狠人,不仅杀了太子满门,连带著太子的同胞兄妹均被灭了满门,太子的铁桿支持者也全部被株连。
另外,虽没了李成梁的养寇自重,但老奴又攀上了割据辽东的汉人世家集团,表面上一口一个“乾爹”,背地里勾结蒙古人、朝鲜人和敌对势力,几方势力一起覆灭了辽东汉人世家集团,老奴一步步发展壮大,建立“后金”政权。
老奴死后,黄台吉在盛京称帝,改国號为“大清”,並对八旗进行改革,实现了从部落兵向正规军的转型,战力快速上升,先吞併朝鲜,后击败漠南蒙古诸部,实力进一步壮大后,开始突破长城关隘,劫掠蒙古人统治下的北京地区。
两方矛盾激化,在关內关外大打出手,让梁太祖抓住了机会,一举北伐成功。
现在应该是前世的雍正时期。
至於土木堡之变,没有过多的记载,他翻阅了大量书籍,只找到“京师陷,国灭”五个字。
他猜测与东林党有关,大梁的东林党起源於后唐,其影响力主要辐射江南地区,並通过科举和官场联繫延伸至全国,尤其在內阁、六部九卿衙门和江南各省的官僚体系中势力显著。
大梁迁都京城后,东林党负责编修《明史》,老朱於公元1368年称帝,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满打满算不过百余年,他们竟然修了五十几年。
那个所谓的《明史》里面的內容,和他前世掌握的知识完全对不上,老朱等人被黑得体无完肤。
最扯的是“奉天靖难”,完全不提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总结起来就是:朱允炆是圣君,朱棣是十恶不赦的暴君,他的子孙后代也不是好玩意。
他咬著牙將小五的尸体拖进林子,用断矛刨了个坑,將小五葬在了这里。起身时,手不自觉摸向胸口,甲冑破了个窟窿,若非小五扑过来替他挡下那记穿胸的长枪......
想到这里,他又红了眼睛。
“轰隆”
一声炸雷在头顶炸开,他打了个激灵,猛地回过神来,甩了甩髮沉的脑袋,开始在尸堆里摸索,摸到散落的箭矢就往箭囊里塞,又將找到的半块饼塞进嘴里。
走到那杆大旗前,他看到了一具无头尸体,看身上的甲冑,正是他们西路军的主將!
贾瑾扫了眼尸体旁的马尸,拽下水囊,坐下就著水吃饼。
雨点落下来了,砸在头盔上噼啪响。他咬著饼,眉头越皱越紧:这一战太诡异了,满清韃子像是早就看穿了他们的作战计划,集中兵力把他们追个击破。
提起这一战,就不得不提皇帝。
他得位不正,又因当年大肆株连勛贵武將,多年来始终难以获得勛贵集团的真正支持。恰好潜伏在盛京的北镇抚司密探传回满情韃子即將挥师南侵,他跟內阁、兵部一合计,主动出击,以一场胜仗稳固人心、震慑內外。
他还力排眾议定下计策:多路分进,从不同方向包抄,让满清韃子难以兼顾,试图利用兵力优势形成合围之势,速战速决。
另外,为了彰显皇室威严,他还特意命大皇子亲领南路军主力,意图借皇子亲征之举,既鼓舞士气,也可藉机收拢军心。
他们西路军刚出发没多久,就仓促改了行军路线。赶到地方一看,大皇子亲领的南路军主力早已陷入满清韃子的陷阱,正苦苦支撑。
他们也被以逸待劳的八旗兵打了个措手不及,拼死衝杀,付出了伤亡过半的惨重代价,才撕开一道缺口。
为了让大皇子的人撤出去,他们跟赶到的东路军残部一起反攻满清韃子中军,最后陷入了敌军层层包围之中......
这一眼望不到头的尸体,还有主將的无头尸体,他们西路军和东路军怕是已经全军覆没了。
大皇子部落入了陷阱,他们两路援军又都被满清韃子精准伏击,这绝不可能是巧合!
又是一声炸雷,他猛地从地上站起,將手中的牛皮水囊狠狠地摜在地上——他们被人出卖了!!!
血混著雨水顺著脸颊淌下,他喉咙里只挤出两个字:“是谁......”
雨越下越大,他砍断了旗杆,把残破的將旗包裹起来,心中暗暗起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剥下一具还算完好的甲冑换上,又搜集了一些箭矢和食物,他提著刀钻进了林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