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腊月
儘管整个帝国的沉疴积弊不可能在短短数月內痊癒,那深入骨髓的腐败与僵化,依然如同潜伏的病魔,时时发作。
但至少,这具濒死的躯体已经停止了急速的衰败,甚至在某些局部,在那些被金钱与皇权强行打通的经脉之中,开始重新焕发出微弱而滚烫的生机。
而京城这座大明的政治心臟,在经歷了復立西厂、弹劾奏疏石沉大海的诡异风波后,表面上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平静。
那些曾经在朝堂上慷慨激昂、以清议为剑的东林党人,似乎一下子都变成了温顺的绵羊。
他们不再於朝堂上与皇帝针锋相对,早朝变得异常和谐,政务处理也显得波澜不惊。
然而,朱由检深知,这只是暴风雨前令人窒息的寧静。
被强行压抑的怒火,只会在黑暗中积蓄成更可怕、更具毁灭性的力量。
文官集团,尤其是东林党这群自詡为道德標杆的“君子”们,他们最擅长的从来不是战场上的衝杀,而是规则內的捧杀与规则外的扼杀。
他们沉默,只因为他们还没找到合適的发力点。
天启七年的腊月,在凛冽的北风呼啸中悄然而至。
隨著年关的临近,一股不同於往日紧张肃杀的氛围,开始如同融化的冰水,慢慢渗透进京城的每一条街巷。
紫禁城这座宏伟而冰冷的权力巨兽,也仿佛被这股人间烟火的气息所感染,渐渐褪去了往日的沉重与萧杀,换上了一层温暖而喜庆的緋红外衣。
变化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神那天开始的。
內宫监的太监们,指挥著数以百计的小黄门和宫女,如同辛勤的工蜂,將一盏盏精美绝伦的宫灯高高掛起。
这些宫灯皆出自江南最好的工匠之手,样式繁复,巧夺天工。
三大殿的廊下,掛的是象徵皇权的八角重檐琉璃灯,灯壁上用金线勾勒出盘龙祥云,气派非凡。
东西六宫的檐角,则缀满了绘著仕女游园、仙人贺寿的各色纱灯,灯光透过薄如蝉翼的画纱,显得朦朧而温婉。
甚至连宫墙上那一条条幽深寂寥的甬道,也掛上了六方晶莹的羊角灯,灯壁打磨得极为光滑,烛光在其中折射,洒下一片柔和的光晕,將亭台楼阁、雕樑画栋都笼罩在一片如梦似幻的光影之中,驱散了冬夜的酷寒与黑暗。
各大宫门之上,也贴上了由当朝首辅黄立极亲笔书写的巨大烫金春联,笔力雄健,寓意吉祥。
门上则换上了崭新的门神画像,那是宫廷最好的画师沥尽心血绘製的秦琼与尉迟恭。
与民间那略显粗獷的画风不同,宫廷的门神画得更为写实,二將身披山文甲,手持金瓜鐧与十三节水磨钢鞭,凤眼圆睁,虬髯戟张,脚踏祥云,背景是隱现的天兵天將,神威凛凛,不怒自威,仿佛能洞穿人心,镇压一切敢於侵扰这座皇城的妖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