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空降的兵部尚书
朱由检穿越而来的第二次朝会,在一片暗流汹涌的诡异氛围中落幕。
“退朝——”
当太监尖细的唱喏声在大殿中迴荡时,文武百官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时间竟无人挪动脚步。
他们的目光,或明或暗,或惊或疑,全都聚焦在同一个人身上——那个鬚髮皆白,身姿却依旧挺拔如松的老人。
孙承宗。
前东宫讲官,前蓟辽经略,如今,是新鲜出炉的兵部尚书。
东林党的队列中,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
钱谦益、瞿式耜等人面沉如水,袖中的拳头捏得死紧。
就在几天前,兵部尚书王之臣因病致仕。
他们本以为,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理应由他们举荐的“清流贤达”来接任,甚至连奏疏和备选名单都准备好了。
谁曾想,皇帝根本没有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一道中旨直接从宫中发出,將这个赋閒在家的帝师,从千里之外的高阳老家,直接“空降”到了兵部尚书的宝座上!
这算什么?
这是蛮不讲理!
这是独断专行!
这是对他们代表的文官集团集体意志的公然践踏!
他们想反对,想抗议,想用雪片般的奏疏淹没乾清宫。
但当他们抬起头,对上御座上那个少年天子平静无波的眼神时,他们又想起了前几日那个在朝堂之上被扒掉官服,像死狗一样拖进詔狱的李应升。
李应升那撕心裂肺的惨嚎,仿佛还在耳边迴响。
本书首发 读好书上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东林诸公自詡君子,君子不立於危墙之下。
在没有摸清这位新君的底牌,没有找到万全之策前,他们选择了暂时性的沉默。
但这沉默之下,是更深的怨愤与更猛烈的暗流。
而另一边,以吴淳夫为首的阉党余孽,则是个个面如土色,噤若寒蝉。
孙承宗是什么人?那是当年就敢跟魏忠贤掰手腕的硬骨头!
如今他重掌兵部,岂不是意味著皇帝清算阉党的刀,磨得更快、更利了?
但是我们已经交了买命钱了啊!
整个皇极殿,就在这恐惧与怨恨中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衡。
孙承宗站在百官之前,苍髯白髮,神色沉静。
他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那些复杂的目光,有尖锐,有不怀好意,有如释重负。
宦海浮沉数十年,他早已习惯了这一切。
真正让他感到心潮起伏的,是御座上那个他曾经亲手教导过的学生。
从一个赋閒在家的致仕老臣,到执掌天下兵马的兵部尚书,只用了一道旨意。
这种坐火箭般的起復,让他这个经歷过三朝风雨的老人都感到了一丝不真实。
不过他更清楚,这个位置並不代表著荣华富贵,而是一个烧红了的火山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