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衡山王吴芮,秦法九律开新天!

“父王。”

“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让梅將军离开?”

等到梅鋗出了王宫,吴臣脸上满是疑惑表情,衡山国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將领就是梅鋗,失去了梅鋗,无异於自断臂膀,一向睿智的吴芮怎么会做这样的决定。

“楚霸王当著天下诸侯的亲封万户予他,你以为这是为什么?”

“南皮侯陈徐封地三个县加在一起,人口不超过三万户,十万户至少是数十万黔首,一年至少为其带来五千石粮食,休说我们拿不出对等的赏赐,天下列国之中,除了秦、楚之外,哪一国拿得出来?”

吴芮回身看向自己的嫡子,耐心解释道:“项羽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进一步削减我们的实力。”

“父王。”

“单单是分出庐江、九江两郡,置九江国还不够?”

吴臣愈发不解,他们现在只有一个小小的衡山郡,还能对楚国產生多大威胁。

“当然不够,我们是越人,这是不变的事实。”

“越国昔日为楚国所灭,楚国被秦国所灭,尚且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仄言,难道我们越人不想要覆灭楚国,报仇雪恨吗?如今,东甌、闽越都已经建国,且直接威胁到楚国的会稽郡。”

“衡山国有大別山脉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倘若我国出兵陈郡,將直接切断淮泗之地与南阳郡的联繫,梁王彭越、汉王刘邦、蜀王吕泽、巴王吕释之都是秦王所封,联起来对付楚国,楚国又怎能不担忧?”

目光深邃,吴芮一字一句道。

“原来如此!』

吴臣第一次经歷这样的齷龄,带给了他难以言喻的衝击。

“臣儿。”

“寡人之所以让梅鋗离开,主要是为了你。”

“为了我?”

微微一怔,吴臣有些不明所以。

“寡人如今四十有八,距离知命没几年了,梅鋗三十而立,寡人若是有朝一日驾鹤西去,衡山国陷入主弱臣强的局面,你能製得住他吗?”

“何况,天下纷爭不止,分封並非结束,而是开始,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衡山国不可参与到任何一方中,静待开,寡人认为秦国最有统一天下的希望。”

“秦王年少英武,胸襟宽阔,目光长远,早在诸侯联军进攻函谷关时,他就已经做好了分封准备,今日天下之格局完全是贏斐一人之力推进,项羽不过莽夫尔,如何与之比肩。”

“刘邦看似潜龙在渊,实则是为王前驱,汉中、巴蜀都曾是秦国统治百年的地域,秦国怎会没有留下后手,汉国的出现无非是为了制衡西楚。“

吴芮將天下局面出现的原委一一讲述出来。

“这.

吴臣瞪大了眼睛,完全被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所惊。

“寡人与你二位叔叔虽说自幼相交,彼此为吴越、甌越、闽越首领,可从举事以来,並未有过交集,之所以他们会出现在番县,那都是秦王所为,秦王许诺支持二人立国。”

“梅鋗是秦王亲自选中的棋子,让他前往南阳郡,日后,他的十万户未尝不能成为秦国东出的基石,有这样一份香火情在,就算大秦一统天下,你至少还能被封君侯,荣华富贵无忧。”

吴芮之父是楚国的大司马,他是秦朝的鄱阳令,现如今是衡山王,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站队的重要性。

“父王!”

吴臣没想到吴芮所作所为居然是为了他考虑,情绪有些绷不住。

“臣儿。”

拍了拍嫡子的肩膀,吴芮勉励道:“你是衡山王太子,一国次君,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任性,衡山郡治下5县,人口臻至五十万,须得建城设县,將这些黔首分流开来,支持他们开垦农田。”

“这件事,寡希望你亲去做,所有的官吏由你亲挑选任命。”

“父王,我..”

突如其来的重担压在吴臣身上,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寡人要亲自从黔首中招募两万人,一併整训,组建五万衡山国卫军,负责戌守衡山国。”

“你我父子共同努力。”

吴芮悉心叮嘱道。

“好。”

吴臣认真点头,脸上浮现一抹坚毅之色。

始皇帝四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巳时,咸阳宫正殿。

“沙沙!”

秦王嬴斐高居帝座,目光如炬的审视著桌上的帛书,这些都是尉繚亲自牵头编撰的新秦法,有《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篇,每篇四十条,共计三百六十条。

新秦法以约法省禁、蠲削烦苛为原则,对苛刑恶刑进行刪减修改,例如:取缔墨刑(面部刺字)、劓刑(割鼻)、判刑(砍足),保留宫刑(破坏生殖功能)、大辟(死刑),姦淫妇女者宫,杀人者死。

这一部新法不再是以法家宗义为主,结合了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即礼法並用、德主刑辅,確定了“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等刑罚適用原则。

“不错。”

看完所有的条例,嬴斐不由得讚嘆了声:“此法当为后世法律开端,太尉有大功於秦,擬詔,授太尉金紫光禄大夫,赐千金,一应参与编撰新法官吏,由太尉核准之后,逐一授予散官。“

“谢王上!”

尉繚处变不惊的接詔,他已经是太尉,三公之一,站在秦国顶点上的人物,金紫光禄大夫不过是锦上添。

下方的章邯、冯敬、张苍、王陵等官员羡慕的眼睛都红了,金紫光禄大夫乃是散官最高阶,相当於正一品,食禄五千石,九卿的俸禄也才堪堪五千石。

“孤为新法赐名为《秦法九律》,由少府遣金匠打制九面青铜碑,碑匠则负责將九律条文一一鐫刻上去,九碑矗立於宫城前,凡过往官吏、土人黔首,悉数可观,悉数可览。”

“廷尉署即刻召各郡郡丞、决曹掾、京兆府法曹一併赴咸阳,学习《秦法九律》,等他们通晓之后,再行教授各县,逐级下行,务必让新法深入人心,一扫秦法严苛之局面。”

“唯!!!”

少府冯敬、廷尉王陵连忙应声领命。

“国尉。”

嬴斐轻唤了声。

“王上。”

章邯赶紧站出身来,手中捧著一份帛书,旁边的寺人识趣的上前接过帛书,呈递至帝案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