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危险直觉】——这个新近获得的特性,此刻正化作无数细小的、淬了冰的针尖,持续不断地刺激著顾城的神经末梢。

它並非剧烈的痛楚,而是一种高频的、冰冷的、令人坐立难安的警示,强行將他从都市生活的麻木惯性中拽离,感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敏锐度。

每一次针扎般的刺痛,都精准地指向后方——那辆如同幽灵般缀在车流中的黑色轿车。

透过后视镜,那辆线条流畅、通体漆黑的轿车,如同一条经验老道的猎食者,完美地融入了午后的车河。

它保持著一种精心计算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好卡在普通驾驶者后视镜视野的边缘盲区,又足以牢牢咬住目標。

它嫻熟地利用著道路的起伏和车流的缝隙,时而隱没在庞大的厢式货车之后,时而滑入公交车留下的短暂空隙,动作平滑得几乎没有烟火气。

驾驶者显然是个中老手,深諳城市跟踪的精髓:隱蔽、耐心、如同附骨之疽。

顾城心中一片冰冷,若非这如同预警雷达般的新能力在疯狂示警,他百分之百確信,以自己过去的警觉性,恐怕直到对方亮明身份或採取更直接行动的那一刻,才会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早已成为猎物。

麻烦!

握著方向盘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但脸上的表情却在瞬间冻结。

所有因突如其来的跟踪而涌起的惊慌、失措、肾上腺素飆升带来的本能颤抖,但又很快被压制下来。

在如今这个步步惊心、如履薄冰的时刻,恐慌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加速暴露,將他和他苦心孤诣、几乎耗尽所有才构筑起的脆弱堡垒一同拖入深渊。

他强迫自己进行一场冷酷的自我审视:在身后那双(或几双)监视者的眼中,“顾城”此刻究竟扮演著什么样的角色?

轨跡可疑:一个频繁出入城市各大五金市场(採购工具、金属件)、劳保用品商店(防护装备、绳索)、甚至瀰漫著浓郁草药味的中药房(基础药材)的普通青年。

据点隱秘:一个在相对偏僻、人流稀疏的城西工业区租用了小型仓库的租客。

行为异常:一辆每次驶离仓库时,后悬掛都被压得明显下沉、轮胎吃重、车身轮廓都因满载而显得笨拙臃肿的皮卡。

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在任何一个稍具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有心人”看来,最合乎情理的推测无非几种:

投机倒把者:利用信息差、特殊渠道或某种即將来临的“风声”(比如局部封锁、灾害预警传闻),倒卖紧俏的工业原料、工具、或可能短缺的生活物资,赚取差价。

项目採购员:为某个地处偏远、补给不便的工程(如山区基建、野外勘探营地、甚至某个小型私人项目)进行前期或定期的物资採购和转运。

潜在威胁:囤积特定物品,准备实施某种破坏活动或非法勾当的危险预备者。

顾城的大脑如同超频运转的处理器,冰冷地分析著对方的意图和行动閾值。

从对方目前仅仅採取低调跟踪而非直接拦截、盘查或更激烈手段来看,他们显然更倾向於前两种可能性。

如果是第三种,来的恐怕就不是一辆耐心尾隨的轿车,而是闪烁著警灯的精准拦截,甚至是更隱秘、更致命的“清理”行动。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他留意到沿途没有明显接力车,判断对方更像是地方层面的“低配监视”,而非完整编组。

这给了他一丝转圜的空间,一丝利用信息差和偽装进行周旋的机会。

但这机会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脚下是呼啸的狂风。

“不能慌,绝对不能慌。”他在心中再次默念,如同加固最后一道心理堤坝。

“家,是绝对的安全屋,是最后的堡垒,是绝不能暴露的坐標原点!”这个念头带著不容置疑的份量,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城中的中转仓库……”想到那里堆积如山的、尚未转运的真空包装食品、成箱的药品、备用的发电机零件、成桶的密封纯净水和精心调配的燃料稳定剂,顾城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那里更不能被看到!那是直接指向山口镇基地的、最致命的线索链!是足以引爆一切的雷管!”

几个最直接、最本能的选项被瞬间否决。

他需要一个合情合理、能暂时打消对方疑虑、甚至误导其判断的目的地。

目光下意识地扫过仪錶盘,油表的指针稳稳地停在四分之三的位置,像一个无声的保证。

一个计划如同闪电般在脑中成型,清晰、果断、带著孤注一掷的冷静。

方向盘在他手中流畅地转动,车身划出一道平稳而坚决的弧线,毫不犹豫地拐向了通往城市边缘、那个以规模庞大、品类齐全著称的“万家福”连锁超市的方向。

这个选择在逻辑上无懈可击——一个大量採购生活物资的人,去大型仓储式超市进行补给,简直是天经地义、写在教科书里的標准行为。

越是寻常,越能掩盖其下的暗流涌动。他需要融入“正常”的洪流。

他刻意保持著最標准的城市驾驶节奏——既不超速抢道,也不过分缓慢惹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灵异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