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工地炊烟,鱼汤暖人心
蔡卫国拿起一把铁锹,走到一旁,亲自检查著被夯实过的路基。
他用铁锹往下挖,发现表层被砸得极其密实,铁锹尖下去,只能留下一道浅浅的白印。
“好!就是这样!”
他兴奋地对工人们喊道:
“大家看,只要把密实度做足了,咱们这路基,比石头还硬!”
得到蔡工的肯定,大傢伙儿的干劲更足了。
他们不知疲倦地抬起、落下,再抬起,再落下。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尘土糊满了他们的脸庞,手上磨出了血泡,肩膀被木槓压出了深深的红印。
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退缩。
前来送饭送水的妇女们,看著自家男人那副拼命的架势,一个个都红了眼眶。
她们默默地把水递上去,把毛巾递上去,用最无声的行动,支持著她们的丈夫、儿子和兄弟。
就连镇上中学的孩子们,放学后也跑到工地上来。
他们干不了重活,就帮著捡拾路边的碎石,或者给叔叔伯伯们唱当时最流行的歌曲。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清脆的童声,和著沉闷的石硪號子,在山谷间迴荡,构成了一幅无比和谐、又无比动人的画卷。
一天,两天,三天…… k3+200段那片原本泥泞不堪的路基,在几百號人的汗水和石硪的捶打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平整、坚硬、厚重。
当最后一遍夯实完成,蔡卫国拿著一根钢钎,走到路基中央。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用尽全力,將钢钎狠狠地刺向地面。
只听“当”的一声脆响,火星四溅。
坚硬的钢钎,只在路基表面留下了一个浅浅的白点,再也无法寸进。
“好——!”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成功了!他们用最土的办法,用自己的肩膀,硬生生砸出了一条比石头还硬的通天大道!
老王头扔掉手里的木槓,一屁股坐在坚实的路基上,用沾满泥土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著这片由他们亲手创造的土地。
他咧著嘴笑,笑著笑著,眼泪就流了下来。
隨著路基工程的全面铺开,扎佐公路项目部彻底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兵营。
每天清晨,天不亮,各个村子的公鸡刚刚打鸣,工地上就已经响起了叮叮噹噹的工具碰撞声和人们的说笑声。
到了晚上,工地上燃起一堆堆篝火,映著一张张疲惫却满足的脸,號子声和歌声能传出好几里地。
这里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施工单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哭有笑的大家庭。
蔡卫国在这场“工民动员”中,威望达到了顶点。
他不再仅仅是“蔡工”,乡亲们更愿意亲切地喊他“小蔡”、“蔡技术员”,甚至有些老大爷,直接喊他“娃儿”。
他每天都泡在工地上,衣服永远是脏的,脸上永远带著灰,手里永远拿著那个小本子和捲尺。
他会跟採石的汉子们一起研究哪块石头的纹理更容易开採,会跟拌料的村民们一起蹲在地上用手感受砂土的湿度,也会跟夯路的队伍一起喊著號子。
他彻底融入了这片土地,融入了这群朴实的人民。
这天中午,日头正毒。
河道队的队长,一个名叫刘根的黑脸汉子,提著一个沉甸甸的竹篓,满脸带笑地找到了正在检查边沟坡度的蔡卫国。
“蔡工!蔡工!你快来瞅瞅,我们今早在河里捞著个好东西!”
刘根献宝似的把竹篓递到蔡卫国面前。
蔡卫国凑过去一看,只见竹篓里,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青鱼,至少有七八斤重,正摆著尾巴,溅起一串串水。
“这么大的鱼?”
蔡卫国也有些惊讶。
扎佐的河水清澈,但这么大的野生鱼,可不常见。
“可不是嘛!”刘根咧著嘴笑
“今早几个兄弟在下游挖沙,这傢伙自己就撞到我们挖的坑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