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命力的吶喊
一听到吃饭
工人们、村民们放下手里的活计,三五成群地围过来,用粗瓷大碗盛上满满一碗热粥,就著咸菜,呼嚕呼嚕地吃得满头大汗。
没有桌椅,他们就蹲在地上,靠在石头上。
没有山珍海味,但那碗热粥,却比任何美味佳肴更能温暖人心,更能补充体力。
蔡卫国也没有待在“指挥部”里,他拿著图纸和小本子,穿梭在各个“路段”之间。
在採石场,他检查著爆破的效果,提醒大家注意头顶的浮石。
“王师傅,这块石头裂缝太大,很危险,马上组织人把它清掉!”
在运输线上,他看到一辆板车的车轴断了,立刻和几个工人一起,找来坚硬的木头,现场削制,硬是把车修好了。
在河滩上,他看到有人因为长时间泡在水里,腿抽筋了,赶紧让人把他扶上岸,用土法子给他按摩放鬆。
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技术员,而是和所有扎佐人一样,成了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他的衬衫早就被汗水和泥土弄得看不出本色,手上也磨出了血泡,但他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
一天下来,所有人都累得筋疲力尽,腰都直不起来。
但是,当他们看到k5段的山坡下,堆起了小山一样的石料;
看到拌合站旁,黄澄澄的河沙也堆成了另一座小山时,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发自內心的、自豪的笑容。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短短一天之內,完成了过去用机械都难以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人民的力量。
傍晚,夕阳將连绵的群山染成一片金红色。
蔡卫国、镇长、老高、张勇还有几个村长,围在工地的篝火旁。
篝火上烤著几个红薯,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蔡工,今天这一天,比我当镇长这几年看到的场面都提气!”
镇长拿起一个烤得焦黄的红薯,递给蔡卫国,感慨万千。
“是啊,我以前总觉得,咱们扎佐人,懒、散,没啥大出息。今天我才晓得,咱们扎佐人的骨头里,都憋著一股劲!是你,把这股劲给点燃了!”
蔡卫国接过滚烫的红薯,笑了笑。
“镇长,不是我。是这条路,是大傢伙儿对好日子的盼头,点燃了自己。”
他看著跳动的火焰,映著一张张朴实而坚毅的脸,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豪情。
但此刻,他无比坚信,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民,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修不成的路!
如果说开山採石是第一声炮响,那么夯实路基,就是这场战爭中最为艰苦、也最为关键的攻坚战。
公司断了水泥,就等於斩断了现代公路的“骨骼”。
而蔡卫国的办法,就是用扎佐人民的汗水和筋骨,重新为这条路,锻造出一副更硬的“铁骨”。
在k3+200段,那段被卡车司机们抱怨了无数次,路基严重沉降、一过车就打滑的“烂泥塘”,成了第一个试验场。
按照蔡卫国的方案,原有的虚浮路基被工人们用铁锹和锄头彻底挖开,露出了下面湿软的黄泥。
“各位师傅,乡亲们!”
蔡卫国站在挖开的路基旁,手里抓著一把碎石,一把沙子,还有一把黏土,对著围过来的工人和村民们大声讲解。
“修路基,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牢,路面铺得再好也是白搭!我们没有水泥,但我们有这三样宝贝!”
他將三样东西分开,又混在一起。
“碎石,是骨架,负责承重;砂土,是填充,负责把石头间的缝隙填满;
黏土,是粘合剂,负责把它们都牢牢地粘在一起!
咱们把这三样按比例混好,铺一层,砸结实了,再铺一层,再砸!
这样一层一层做下来,我保证,比原来的土路基结实十倍!”
他的讲解通俗易懂,村民们听得连连点头。
虽然还是不完全明白里面的道道,但“比原来结实十倍”这句话,他们听懂了。
“蔡工,你就说怎么干吧!我们都听你的!”人群里有人喊道。
“好!”
蔡卫国指向不远处已经运来的成堆材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