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佐镇的清晨,比林城市区来得更早,也更冷清。

棚屋外,山风裹挟著湿气,吹得石瓦屋顶发出“哗哗”的声响。

蔡卫国和张勇是被一阵急促的敲锣声吵醒的,那是项目部通知开早饭的信號。

饭菜简单得令人心酸。几大盆粗糙的玉米糊糊,配上一碟醃萝卜乾和几片咸菜,这就是他们一天的开始。

工人们蹲在棚屋外的空地上,用搪瓷碗大口扒拉著,没有人说话,只有碗筷碰撞的声响和呼嚕呼嚕的喝粥声。

蔡卫国端著碗,看著碗里几乎能数清个数的玉米粒,心里泛起一丝苦涩。

他想起前世早餐的牛奶麵包,或是林城食堂里那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对比强烈。

但他什么也没说,学著工人们的样子,蹲在地上,快速地將玉米糊糊喝了下去。

吃过早饭,老高便带著蔡卫国和张勇,开始了对扎佐公路全线的勘察。

说是勘察,其实就是徒步丈量和肉眼观察。

没有无人机航拍,没有gps定位,更没有地质雷达。

他们三人沿著蜿蜒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著。

山路崎嶇不平,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碎石和裸露的岩层。

老高用砍刀在荆棘丛中开路,蔡卫国则手持一根简易的木棍,不时敲击路面和山体,通过声音和手感判断其坚实程度。

“蔡工,你看这地方,一到雨季就垮塌,去年就埋了好几辆运货的板车。”老高指著一处被泥石流冲刷过的陡峭边坡,语气沉重。

蔡卫国走上前,仔细观察著边坡的土质和岩石裂隙。

他用手刨开表层泥土,露出下面的风化岩,指甲刮过,便有细沙簌簌落下。

他脑海中浮现出前世学习的各种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如锚杆支护、格构梁防护、截排水沟等。

但眼下,他手里只有一根木棍和张勇带著的捲尺。

“老高,这坡度太陡,土层又鬆散,必须做边坡防护。光靠清理是没用的。”蔡卫国沉声说道。

老高苦笑一声:“蔡工,我们也知道要修挡墙,可这石头不好采,水泥也贵,上面批的资金就那么多……”

话音未落,一阵沉闷的引擎轰鸣声从山路拐角传来。

一辆老旧的解放卡车,车厢里堆满了山货,正吃力地向他们这边爬坡。

车轮压在鬆软的路肩上,明显向外侧一沉,带起一片碎石滚落悬崖。

司机嚇得猛打方向盘,车身剧烈摇晃,看得人心惊胆战。

卡车司机探出头,衝著他们喊道:“同志,这路啥时候能修好啊?再跑几趟,我这车都要散架了!”

等卡车颤巍巍地开过去,老高才嘆了口气:“看到了吧,蔡工,天天都这样。这路不修,別说发展,连老百姓进出都提心弔胆。”

蔡卫国没说话,他走到刚才卡车打滑的地方,用木棍使劲往下一戳,木棍竟轻鬆地没入了一大半。

“路基虚浮,压实不够,重车一过就变形。这不光是边坡的问题,整个路基都得重新处理。”

他回头对张勇说:“记下来,k3+200段,路基严重沉降,路面宽度不足,建议整体开挖换填,加宽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