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这里的地质条件比林城市区复杂得多,很多地方都是风化岩层和鬆散土体,土层薄,岩石多。

一旦下雨,极易发生滑坡,路基冲毁,甚至威胁到下方村庄的安全。

而目前的施工方式,完全是靠人力和几台老旧设备,效率低下得令人髮指。

推土机轰鸣著,却只能缓慢地推移一小堆土石,然后频繁熄火,每次修理都要耗费半天时间。

自卸车来回一趟,在泥泞的山路上耗时耗力,往往运送量还比不上人工。

没有水泥搅拌站,混凝土需要人工拌合,工人用铁锹在地上搅拌,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安全隱患更是无处不在。

工人们在没有专业防护绳索的山坡上作业,头顶是隨时可能滚落的碎石。

爆破作业时,虽然会设置简易的警戒线和鸣笛示警,但防护掩体多是临时搭建的土堆,人员撤离距离也往往不足,全凭经验判断,风险极高。

夜间施工时,工地只有几盏煤油灯和手电筒,光线昏暗,根本看不清脚下的路和潜在的危险,稍不留神就可能崴脚或被石块绊倒。

蔡卫国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前世公路建设中常用的精確爆破技术、多级边坡防护、完善的排水系统、以及大型机械化施工的场景。

但这些在这里,几乎都是天方夜谭,他得想办法把这些“天方夜谭”变为现实。

当天晚上,蔡卫国和张勇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研究著项目部唯一几张简陋的施工图纸。

煤油灯的光线跳动,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图纸画得潦草,很多细节都没有標註,甚至连地质勘探报告都缺失,只有几条粗略的线路和等高线。

“蔡工,这图纸也太简单了吧?连地质勘探报告都没有!”张勇皱著眉,感到无从下手。

蔡卫国嘆了口气:“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我们得自己摸索。”

“明天开始,我们先对整个线路进行一次详细的勘察,把地质情况、排水条件、材料来源都摸清楚。不能盲目施工。”

这里没有精密仪器,一切都得靠人力和经验。

他想起林城的少年宫项目,王辰宇为了他能和公司总经理王建业吵起来,爭取到他继续指导少年宫项目的技术核心地位。

少年宫项目还在林城等著他,他必须儘快在扎佐镇干出成绩,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

夜深了,棚屋里只有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

蔡卫国和张勇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盖著薄薄的被。

听著窗外山风呼啸,带著潮湿的泥土味,偶尔还能听到远处的狗吠声和虫鸣。

蔡卫国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林城市区少年宫工地热火朝天的景象,以及妹妹蔡蕊在大学里读书的模样。

他知道,这条扎佐的公路,將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个完全由他“主导”的项目。

虽然环境艰苦,条件恶劣,但这里也是一片空白,意味著巨大的改造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他相信,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知识,有毅力,他都能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这个时代。

扎佐镇,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正等待著他。

而少年宫项目,在林城的城市中心,依然在等待著他的归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